不列顛倫敦。
自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發生沖突以來,整個不列顛王國陷入了緊張工作中,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情報從歐洲飛入不列顛倫敦,然后進入唐寧街十號羅素首相的辦公室中。
清晨,簡單的吃過早餐的羅素首相難得有一些空閑時間坐在首相辦公室中安靜的讀報,錯綜復雜的歐洲環境已經讓羅素首相感到有些疲憊。
“先是奧地利與普魯士之間的對峙,然后就是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對峙。整個歐洲就不能消停一會兒,拿破侖戰爭才過去多久。新一輪的戰爭就要拉來了?”羅素首相一邊抱怨,一邊攤開報紙。
報紙上的內容讓羅素首相仿佛像吃了米田共一樣的難受,羅素首相手中報紙是《泰晤士報》,而《泰晤士報》的頭條就是“不列顛還要忍受多久。”
報紙中大致的內容就是自從戰爭拿破侖一來,不列顛帝國一直以守護歐洲的秩序者自居,不列顛的人以生活在不列顛這個包容的王國而自豪。
前半段的贊美不至于讓羅素首相的憤怒,后半段筆鋒一轉,針對不列顛的近期的政策與行為做了了批斗。《泰晤士報》認為,不列顛王國不應該在讓俄羅斯帝國肆無忌憚的挑釁下去,我們應該狠狠的教訓這個斯拉夫野蠻人,讓他們嘗嘗不列顛帝國的鐵拳,然后有批評這一屆內閣以羅素為首內閣成員不作為,放任俄羅斯帝國對于歐洲秩序的挑釁,報紙中差點把羅素稱之為禍國殃民的叛徒。
整篇報道極近煽動民族情緒,看了報紙的羅素首相恨不得直接命令大臣將《泰晤士報》查封了,但是理智告訴他這些該死《泰晤士報》的編輯根本不害怕坐牢,甚至他們將坐牢看做一個榮譽。
當年約翰沃爾特被誹謗罪抓進大牢后,《泰晤士報》的生意更加的高漲了。《泰晤士報》一戰成名,在不列顛更加的擴張,還在歐洲各國外派駐外人員。
《泰晤士報》的所作所為就像明末時期的東林黨人員差不多,只要不列顛政府第一天將他們的人抓進去,第二天《泰晤士報》就敢盯著風波直接報道內閣欺上媚下將“善良、正直”的主編進去監獄。
憑借《泰晤士報》多年經營的關系與影響力,內閣恐怕也會受到責問,受到內外夾擊的內閣很有可能會直接的倒臺。
對于羅素首相來說,《泰晤士報》簡直就是一個炸毛的刺猬,招惹的時候怕扎手。
關鍵是《泰晤士報》這篇報道典型的宣揚不列顛自信力。如果羅素貿然的出手,恐怕整個不列顛報紙就會來一場倒羅運動。
羅素首相要變成一個對內重拳出擊,對外卑躬屈膝的首相,他的首相生涯也就徹底到頭了。
為了讓自己的首相之位能夠穩如泰山,羅素一邊忍著,一邊感慨這一屆的民眾不好帶。
有些阿q精神的羅素首相,只能自我安慰說“民治不好開!”
好心情被《泰晤士報》破壞的羅素首相將報紙扔在了地上,坐在搖椅上思考著關于不列顛的未來。
越想羅素首相越覺得這個首相不好當海軍擴充戰艦、陸軍要擴軍、內政大臣同樣也建議建立警察部隊,東印度公司也在呼吁不列顛政府對于印度要多多關系,言下之意就是需要政府投錢。
一想到這里羅素就不免有些氣憤,一個公司也好意思找不列顛政府。
羅素首相突然發現,自從1848年過后,到處都需要錢。不列顛的財政雖然每一年都有結余,但是同樣也架不住這么個要錢的法子。
搖椅上的羅素首相閉上眼睛,自言自語的嘟囔道“海軍確實應該擴軍,陸軍的話……”
羅素想到了巴爾干緊張的局勢說“陸軍也應該擴軍,內政大臣提議各地建立警察部隊可以緩一緩,至于東印度公司總督的建議必須回絕。”
搖椅上確定不列顛財政結余用途的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