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著春秋戰國的傳統。無論是外交官還是首相,如果你再一個國家干不下去了,可以原則跳槽到另一個國家接著干,例如1866年的薩克森首相,他是一位致力于反對普魯士的先鋒隊。1866年奧地利的失敗讓薩克森首相失去了職務,然后轉而在奧地利帝國的手下擔任首相。
目前來講德意志之間的戰爭大都僅次于上層指揮著下層的戰爭。即便是戰場的交戰雙方在私交方面可能是非常要好的人,外交官就更不用說了。在一個德意志國混不下去可以去另一個,反正整個德意志地區的德意志地區的國家不止一個。
普魯士大使與奧地利大使聯央進入尼古拉一世的私人書房后紛紛像尼古拉一世超達了最誠摯的祝福。
“我這次找你們兩個國家的大使前來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調節普魯士與奧地利帝國之間的矛盾。”待著傳統毛子粗鄙風格的尼古拉一世開門見山的對普魯士大使與奧地利大使解釋道。
奧地利大使露出了外交式的迷惑微笑道“如果普魯士愿意答應奧地利帝國提出的條件的話,奧地利帝國將不會與普魯士刀兵想向,普魯士同樣也是德意志一支重要的力量。”
“大使閣下,你不覺得奧地利帝國的條件有些過于苛刻了嗎?”
戰場上無父子,外交上無朋友。即便是普魯士大使與奧地利大使的私人關于在好。面對本國利益的時候,一切私人關系都要為了本國利益讓路。
奧地利大使冷哼了一聲道“這已經是我們施瓦岑貝格首相能夠給出的最大限度的寬容。”
“寬容?我看到的可不是寬容,而是施瓦岑貝格對于普魯士王國赤裸裸的侵略性!一旦普魯士答應了這個條約,我們普魯士王國就要奧地利帝國的附庸!”普魯士大使據理力爭道。
“奧地利帝國從來沒有想過附庸任何一個德意志地區的國家,我們一直高度秉承寫獨立自主的原則,反倒是普魯士一直利用經濟因素將北德意志的小國變成自己的附庸問題。”
對待這個問題,奧地利大使反將了普魯士大使一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