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惠施和樂毅二人,也不多問,只說道
“你們在此稍等片刻,我去去就來!”
小書童說完就往屋后走去,過了竹林,又穿過一處山洞,到了一處山谷之中。山谷四面環山,空谷幽靜,鳥語花香的,是一處得天獨厚的好居所。谷中修了幾間草屋,鬼谷子先生就在其中。書童見了鬼谷子先生,說了情況,鬼谷子王禪遂道
“請正主兒進來!”
書童聽了,立即返回向屈原等人回話道
“正主兒請隨我來,其他閑雜人在此等候!”
惠子遂帶了屈原和樂毅跟著書童進了山谷,惠施一路走來,隨意看看四周,覺得此處甚好,心中暗暗羨慕這一方高人隱士的世外生活。
惠子跟在書童身后,遠遠看見一人站在門外等候,依稀就是王禪,遂隔空大聲喊道
“前面可是王禪?”
“正是小道!可是惠施來了?”二人四十年未見,皆是直呼姓名,如同四十年前一般!鬼谷子原本師從道家老君,因此以“小道”自稱。
“正是!正是!”惠施說著連忙奔了過去,二人一見,先是相互凝視打量一番,隨即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二人四十年未見,免不了多少唏噓感嘆,一番敘舊和家常話之后,惠施指著屈原和樂毅道
“這是孫子樂毅,樂羊之后;這是賢侄屈原,屈正之子。二人皆是可造之才,還望兄能夠不吝賜教,收下這兩個學生!” 惠施因鬼谷子大他幾歲,故以兄相稱。
“就憑你我和屈正的情分,我豈能不收?”鬼谷子答應在前,隨即話語一轉道
“道順承于天,應接于人,傳道授藝,當順天應人,因材施教,方有所成!若是拂逆本性,勉為其難,乃誤人子弟耳!”
“兄文武精通,雅俗皆成!言政從商,強兵務農,無一不精!施教于此二子綽綽有余,何難之有?” 惠施道。
“大道只有一條,商政兵農,只是應用不同而已!我觀二子相貌,皆曠世奇才,不可等閑以對!且讓我考上一考,如何?”鬼谷子道。
“先生只管出題!”屈原率先答道,樂毅也點頭響應。
“昔日管子為閭長之時,遇一士子扭著一農夫前來告狀。士子言‘三八二十四’,農夫言‘三八二十七’,二人相爭不下,農夫氣急之下動手打了士子,士子因此挾著農夫來向管子告狀。若是將管子換成是你二人中的一位,該如何評判?”鬼谷子問道。
屈原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必先問農夫‘你這三八二十七從何而來?’”
“乃父親親口傳授,父親大人豈能有錯?”鬼谷子答道。
“我必召其父前來,令其數數,責其愚昧,誤子誤人!”
“士子如何對待?”鬼谷子又問。
“如此愚昧之人,士子卻與其爭,至受其辱,雖有不值,精神可嘉!當明示世人,大加褒賞,一來還以臉面,二來弘揚正義,令世人尊道敬德!”屈原振振有詞地說道。
鬼谷子聽罷點了點頭,遂看著樂毅道
“你再說說!”
“士子與農夫相爭,本身就是士子錯了,何況這農夫分明就是個呆子!好比惡狗咬了人,是人錯還是狗錯了呢?君子不站在桃李樹下,不接近會咬人的惡狗,這是人之常理!我若是管子,就不會替他伸冤,反而會責其有失士子風度!”樂毅說道。
“不對!不對!雖合人情常理,卻是是非不分,如此誤導世人,豈不是助長了不正之風,教人以世故圓滑之道!”屈原反駁道。
“當著兒子的面斥責他的父親,如此壞了綱常倫理,又不通人情,豈能治理好鄉里?”樂毅也反駁道。
“天下人皆行正道,自然容易治理!”屈原又道。
“為了正道,難道就要把天下的呆子和狗都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