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枝一人站在院中生活的重擔全在她的身上了。
她出門去了市集,孫二娘帶她去過幾次,早餐車豬肉與小蔥天天用量不少,價格每日稍稍不同,孫二娘那時都不如何還價。
她在市集上問了一圈,尋了性價比最好的幾家買了材料回來,心想以后還是固定幾個貨源,看看能不能把價格壓一壓,降低成本。
下午她在院中揉面備料,青豆在門口看王婆茶坊客人,陳氏蹲著洗蔥。
宋青枝覺得今天揉面格外有勁似的。
果然給老板打工就是摸魚,996就是天大的委屈,自己創業247都不覺得累啊!
三更起來炒餡,孫二娘并沒有告訴青枝自己的秘方,青枝估摸著調了餡,嘗著稍稍淡些,但也還算鮮甜。
臨出門前,她與陳氏叫醒青豆叮囑了幾句,讓他不許出門,又把他的早飯放在桌上蓋著,母女推著車出門去了。
到了熟悉的南門,回頭客們都問“二娘今日怎么不在?”
青枝含笑道“她下鄉看親戚,過幾天就回來。”
不好意思前老板,暫時還得借借你的名頭,哄哄老客戶,希望他們多吃幾次我做的能吃習慣。
有熟客見孫二娘不在,當著青枝就嘗了一口包子“哎呦,不如二娘做的好吃!”
青枝笑道“瞧您愛說笑!以前的包子就是我包的,餡也是我調的,不過這次豬肉好,鹽放得少些罷了。您嘗嘗是不是那肉要鮮甜些?”
那人半信半疑嘗了一口,沒再說話。
饒是如此,擺了幾天之后,包子慢慢變得要到半下午才賣完。
宋青枝與陳氏也不氣餒,孫二娘以前是做廚娘的,有手絕活,人家的包子賣得好是應該的。
宋青枝接手她的生意,孫二娘老主顧有一多半仍過來買,已經很不錯了。
虧得客人少,陳氏半上午能抽空回去將睡到自然醒的青豆接來,在餐車旁邊放一條小板凳,給他一團面揉著玩。
賣了一個月下來,陳氏與青枝燈下算賬,陳氏喜滋滋道“以前和你爹兩畝地,收成不好時一年都賺不了這么些!怪道城里人舍得花錢,人家會賺啊!”
但沒了孫二娘的鐵拳震懾,慢慢地南門這塊寶地也來了兩、三家賣包子饅頭的,競爭激烈起來,有時要賣到傍晚才能回去。
宋青枝自知打不過別人,盡量不與同行交惡,見面都笑瞇瞇的,有時去得晚一點,沒搶著樹下那地盤,也就罷了。
陳氏倒是很滿足,每月入賬慢慢平穩下來,雖然沒有孫二娘做時多,但養活一家三口沒問題,偶爾還能稍有積蓄,青枝也開始托人打聽青豆上學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