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靈魂意識比一般人強,陳桐覺得學習很輕松,雖說達不到過目不忘,那也是遍就記住。期末考試每次都是雙百分,家里的一面墻上貼的就是她的獎狀。家里來人看到獎狀就要夸一次陳桐,陳桐覺得很羞澀也很高興,她原來在這里可以是優秀的。
時間進入1991年的暑期了,陳桐九月可以去鎮上的初中學習了。在陳桐三年級的時候家里有了小妹妹,妹妹因為五行缺水,叫陳涵,這名字還是陳桐取得。陳桐終于知道正常的幼兒是怎樣的,乖的時候你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給她,吵鬧的時候你恨不得扔了她。妹妹很黏陳桐,因為父母忙,陳桐每天放學還得照顧妹妹,晚上跟妹妹一個房間,妹妹跟奶奶睡,陳桐也有了自己的小床。
妹妹三歲的時候陳桐本想給妹妹打基礎的,但是妹妹不聽話,陳桐只能放棄,只能等她大點再說,只是那個時候不知礎效果是怎樣的,陳桐本身對修煉是不擅長,不然也不會來到這里。
村里孩子的暑假都是忙碌的,忙著幫父母干活,也忙著去田地水溝摸泥鰍,一個暑假下來皮膚可以黑好幾度。這個暑假對陳桐來說是特殊的,她有了一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小巧的適合女孩子的,畢竟初中在鎮上離家比較遠,爸爸覺得再走路上學有點辛苦了。雖然對陳桐來說跑步去上學也是一種鍛煉,但這也是父母愛的體現,陳桐很高興,可以跟表姐約好一起騎自行車上下學。
初中三年,陳桐每天五點起床練功,六點半騎著自行車去舅舅家等表姐,表姐初中畢業后陳桐就自己一個人上下學。在學校陳桐認真學習,回到家幫父母干家務活,照顧妹妹,生活就那么無波無折的過著。陳桐不知道麻鎮外面是怎么樣,她目前也接觸不了鎮以外的世界,只從社會地理書上了解華夏國的地大物博,了解華夏國的基本國情;也從書上了解華夏國外還有那么多國家,了解基本的藍星球情況……陳桐不急,她只有14歲,已經從村里準備走向縣里了,等她17歲她相信她可以邁向更廣闊的天地。
陳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他們縣里最好的高中,父母很驕傲,陳桐也很開心。
“大囡囡,你開學前請外公外婆舅舅們還有大姑姑他們來家里吃飯,你有沒有想吃的菜,到時候爸爸去買。”爸爸一邊抽煙一邊對陳桐說。
陳桐在整理初中三年的書本資料,有些可以留著以備村里小孩上學需要來借,就像陳桐以前每年暑假都會向領居哥哥借下一年級的課本。妹妹在旁邊搗亂,看到封面漂亮的書就翻,翻兩下就扔旁邊了。
“爸爸,你把妹妹抱走,妹妹太會搗亂了?!?
“小囡囡,走,不要鬧姐姐,我們去外面找媽媽去?!?
爸爸抱著妹妹陳涵出門了,陳桐一邊整理書本,一邊在思考去縣里的事情。其實陳桐是擔心的,這次他們鎮也就三個人考上了縣里最好的高中,陳桐本身還是內向的,平常跟男生交流不多,加上又不是同村的,跟另外兩位男生都不是很熟。高中得住校,離開熟悉的地方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陳桐多多少少是有點緊張的。
帶著對未來期待和彷徨,陳桐過完了這個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