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人回家報喜去了,等蘇輅勾著一群小屁孩走到家門口時,程氏她們已經迎了出來。
蘇輅抬眼看去,只覺程氏眉間郁色全消,滿滿的都是高興。
為丈夫,也為兒子。
程氏不算是多剛強的人,卻撫育出了三個出色的孩子,也影響了原本無心向學的丈夫。所以說娶妻娶賢,娶到一個能持家的好妻子,整個家都會不一樣。
程氏吩咐底下的人給來道喜的人散喜錢,一家人歡歡喜喜地進了屋。
他們家剛辦了樁親事,如今又迎來父子三人同科中舉的喜訊,可謂是四喜臨門,府中上下都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合家歡慶之后,蘇洵便與程氏商量赴京之事。
從眉山去開封路上想要不那么趕,至少得走兩三個月。如今已經快九月了,明年春闈約莫定在二月中旬,滿打滿算只剩五個月出頭,赴考之事宜早不宜遲,他們年前就該出發了。
程氏說道“無妨,家中有我。”
只是委屈了兩個兒媳,都是新婚不久便得面臨聚少離多的日子。
不過這也未必是什么壞事,聽蘇輅那孩子說,女子太早生產對身體不好,最好是十七八歲之后才生育。
程氏雖不知蘇輅打哪聽來的這些道理,可她仔細觀察府中婢子,發現她們在十七八歲前的卻還會長個兒,說明在此之前她們還沒完全長開。
這說明蘇輅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女孩兒自己都沒真正長大,怎么適合孕育另一個生命?
正好丈夫兒子不在,她可以給兩個兒媳好好調理調理身體,回頭生兒育女時不至于損了根本。
程氏心里有了主意,便也沒生出太多離愁別緒,反而還肩負起了寬慰兩個兒媳的責任。
王弗兩人都覺得程氏比她們親娘對她們都好。
人心都是肉長的,程氏這樣待她們,她們自然也愿意敬重程氏、孝順程氏。
三個男人見家中女人一團和氣,心中便沒了牽掛,九月九一過,便收拾行囊往成都府而去。
蘇軾兩人前頭得了張方平的指點,蘇洵自是萬分感激,這次赴京應試肯定得先到成都府拜訪張方平。
蘇輅兄弟倆也跟著赴京,說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們想跟著去看看。
兩個小子是帶,四個小子也是帶,蘇洵一點意見都沒有。
一行人趁著薄霧彌漫的清晨出發,齊齊往成都府而去。
程氏幾人立在門口相送,看著蘇輅他們的身影逐漸消失在遠處的霧色之中,心中又是高興又是不舍。
男人心里永遠有著萬里鵬程、鴻鵠高志,她們能做的只有守好家宅,等著他們帶著功名衣錦還鄉。
或者落第后如倦鳥歸巢般歸來,重整旗鼓等待來年再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