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微微搖頭,對文丑苦笑道:“文車騎何必讓部將把原委說出?”
文丑肅然道:“荀令君,你的家族根基都在潁川,如果不說出原委,荀氏上下恐怕要遭曹賊毒手,荀令君本人的名譽,也要受損。”
潁川荀氏是世家大族,不在許昌城,自然不可能隨軍北上,勢必要留下來。
荀彧心中涌起了一絲復雜的情緒,當即拱手道:“在下何德何能,得文車騎如此費心?”
文丑淡然笑道:“荀令君有著大才,只要能得荀令君相助,多費心一些有又何妨!”
八月二十七日,有一部三千人的曹軍逼近許昌城,但還沒殺到許昌城下,就被文丑親率大軍擊潰。
八月二十八日,張繡、李術所率的第三梯隊在趙云的接應下,順利趕到許昌城,文丑再見大喬,又是一番纏綿。
八月二十九日,文丑讓趙云、關平率領兩千騎兵為先鋒,在前面開路,他親自率領大軍護送著天子鑾駕、百官車馬向北行進。
按照文丑和賈詡商議的行軍路線,文丑一行人先到達潁川長社,再由長社往北進入司州,經新鄭前往洛陽,繼續往北到達孟津,自孟津渡河進入河內郡,繼續往北進入并州,在到達壺關后,根據官渡之戰的結果,決定是向東進入冀州,搶占鄴城,還是向西,占領整個并州。
走這條路線前往鄴城,雖然繞了一個大圈,但卻可以避開曹操的核心根據地兗州,還可以避開官渡這個曹袁大軍匯集之地。
當文丑一行人經過長社,快要到達司州時,曹操率軍偷襲烏巢取得了大勝,算是奠定了袁曹決戰的勝局。
可第二天,曹軍當中便流言四起,原來,文丑打破許昌城的消息,已經開始在軍中流傳。
曹軍部將多有潁川人氏,聽說這個消息后,都開始為家人擔憂。
曹操聽了流言,大發雷霆,明令各部嚴查,抓出偏將以下十一人,全部明正軍法,一時大小將官驚懼,不敢妄言許昌城之事。
曹操隨后升帳集會,對諸將說道:“文丑所部只是一介孤軍,等本司空擊破袁紹之后,反手之間就可以將他們剿滅。”
“如今許昌城被破的消息,諸位務必保密,不可再提。”
“若有士卒問起,就說是潁川出了盜賊,不過已經被臧霸將軍擊破了,不必再擔憂。”
曹操這么安排,是明欺普通士卒信息不暢,不過,這一招也產生了作用,曹軍軍心稍稍得到安定。
于是,曹操再議破袁之策。
荀攸當即獻計說道:“主公,袁紹失了烏巢糧草,軍心必然不穩,對方要從冀州調運糧草,需從鄴城發往酸棗,我們不如揚言分兵兩路,一路取酸棗,直指鄴城,一路取黎陽,斷袁紹的歸路,等對方分兵時.我軍乘勢攻擊,必破袁紹!”
袁軍大營!
由于屯糧之所烏巢被燒,加上損兵折將眾多,袁軍上下人心惶惶。
袁紹又沒有曹操的魄力決斷,短時間內難以穩定軍心,只能向逢紀、荀諶等人問計。
正商談之間,忽然有軍士來報,說曹軍兵分兩路,一取鄴城,一取黎陽。
袁紹大驚,急忙撥出兩路兵馬,各有五萬之眾,分別去救鄴城和黎陽。
曹軍聽聞袁紹軍動靜,準備已久的大隊人馬齊出,直沖袁紹大營。
袁紹大軍全無斗志,四散潰逃,袁紹本人只穿著單衣,戴著頭巾,騎馬匆匆北逃,幼子袁尚在后跟隨。
曹軍緊追不舍,袁紹匆忙渡過黃河,把隨軍圖冊、車仗、金帛等物全都丟光了,只帶著八百敗軍,望北逃去。
對于袁軍潰兵,曹操下了狠手,不留俘虜,所殺十余萬,血水橫流,融化黃河堅冰,多有溺水而死的。
曹操大獲全勝,犒勞士卒,賞賜眾將,只不見了夏侯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