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島聽了彭淦鑫的話以后是越想越覺得是那么回事,可是這晚上如何反打對方?對方是來偷襲,可謂是防不勝防,在日軍的教案里,也沒有半夜反偷襲的教程啊,有的就是一些應急措施,急救措施等教案。
彭淦鑫倒是從書上看到了一些這樣的例子,什么設置假目標啦,故意疏漏引誘對方上當啦……總之,在彭淦鑫的方案里,設置了一些特定的報警裝置,比如,在宿營地附近扔一些空罐頭盒,撒一些枯樹枝等等。其次,彭淦鑫安排一支小部隊在距離主營地200米遠的地方潛伏,一旦發現偷襲者,這支潛伏的部隊可以從外面反向包圍偷襲者。第三,利用現有的在一些道路邊充作……
彭淦鑫打仗外行,可是搞陰謀內行,這些歪點子可以說與李久的那些手法是殊途同歸,只不過一個是用來對付侵略者,一個是用來對付中國人。在彭淦鑫看來,八路不來更好,大家樂得清閑一晚上,如果來了,有了這些準備,肯定能反咬土八路一口。把這個道理講給大島聽后,大島連連豎起大拇指,“吆西吆西!”
彭淦鑫能想出的點子李久自然也能想到,如果單純的去接應或者營救一二中隊就顯得落了下乘,那也不是李久的作戰風格。既然鬼子有可能玩花樣,那么不妨就再跟鬼子玩玩花樣。小乙,目前李久手上的王牌偵察兵吃了晚飯就被派了出去,等李久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小乙已經把鬼子的分布圖都畫好了。
李久為什么不通知小賈和程長工計劃有變動呢?這里有個實戰訓練和體驗的問題。李久在確保不會出問題的前提下,盡可能要讓一二中隊的指揮員、戰斗員本色出演,否則,總是呵護著,那部隊永遠打不出來。七班一開始,七排一開始,所有戰斗李久就是指揮,該怎么去磨練就怎么磨練,現在輪到一二中隊這些生瓜蛋子了,憑啥不該去實際的吃點虧?
當然了,李久也不會看著他們犯錯誤而不提醒,其實很容易就解決現場的提醒問題,一旦發現一二中隊冒傻氣的時候,對空放一槍就是了,偷襲肯定就不成了,強攻?李久不認為兩個中隊長會傻到那個地步。如果半夜里鬼子追擊?那太好了,七排現在也就是短缺了三個戰斗員,打鬼子一個半路伏擊還是沒有問題的。正所謂藝高人膽大,李久玩的就是個心跳。
以縣大隊這百十號人去隊伍鬼子偽軍三百多人,這算不算冒險?事后蘇方就這個問題與李久進行了長時間的探討,最后的結論是晚上偷襲不算。
小賈,賈進才,七班第一撥老兵,現任一中隊長,他的理想很偉大,那就是要把一中隊帶成縣大隊的絕對主力。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學習李久,因為文化上的差異,現在的賈進才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書,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那句審時度勢的成語,程長工沒去找高偉平,在小賈這里就解決了。程長工還舔著鉛筆頭把這個四個字寫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他很是爽了一陣。
程長工的文化比小賈低多了,一個沒上過學的農民,能力理解“審時度勢”可真是不容易,而活學活用就更不得了,搞懂了審時度勢的意思,這個成語幾乎成了程長工的口頭禪,“觀察目標的時候要審時度勢……”“面對敵人的進攻,我們要審時度勢……”“幫助老鄉解決困難,要告訴老鄉審時度勢的……”
媽呀!這口頭禪傳染,二中隊的兵幾乎說十句話里就能有二句帶著“審時度勢”,連打個撲克下個象棋的娛樂都離不開“審時度勢”,最后弄得李久只要一聽到下面的戰士用這個成語,就恨不得給自己一嘴吧,怪自己“嘴賤”。
晚上吃飽飯,一二中隊是早早的就睡覺了,鄉下漢子,沒那么多想法,加上隊長也沒說什么,就說早睡半夜起來有任務,這樣的事情弄多了,戰士們也習慣了。這也是李久帶兵的法門之一,要是早早告訴戰士們要打仗,那這晚上的覺就甭睡了,沒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