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半癱的柳下混成旅基本上停止了所有的軍事行動,這不是柳下下達的命令,而是日軍華北軍部直接給柳下下達的“死命令”。
李久帶著二個縣大隊起到的作用嚇壞了日本軍部,他們分析認為,這是由于柳下旅團逼迫太緊,迫使八路軍精銳跳出外線作戰,而且選點很準,一下子就卡住了日軍黃河北線部隊的脖子,為了保證這條鐵路的安全,必須增派部隊,可華北方面軍手上已經無兵可派。柳下旅團本來就是華北方面軍手上掌握的唯一的一支機動部隊,可柳下擅自提前展開了清剿作戰,結果弄得現在上不上下不下的。
此時豫中雙方的對峙態勢是,在豫中豫西這塊地方上,國府軍至少有五十萬軍隊,這不包括在太行山根據地和晉東北晉東南的八路軍,還有在山東的八路軍和活動在熱河綏德等地的西北軍等等。一旦這個對峙失衡,華北方面軍的參謀部不排除國府軍可能趁亂北上的可能,將華北的日軍分割在幾個地區,這是日軍絕對不能接受的狀況。尤其是生在安縣的襲擊,使日軍非常擔心這樣的節點打擊再次生,他們目前不得不加緊搶修鐵路和重新部署兵力。之所以還把柳下旅團放在璋德縣,就是為了威懾分區根據地的部隊,日軍非常擔心,一旦柳下旅團的離開,八路軍會像夏天的洪水一樣的沖出來,那樣,再回頭去堵就來不及了。
由于李久行事低調,在進行襲擊的時候沒有留下任何明顯的標記,只是幸存者描述是“八路軍的主力”,根據日本特高課對八路軍戰術的研究,日軍參謀本部認為,八路軍善于打游擊,搞襲擊,但是,八路軍絕對不會死守一地,打了就走是八路軍的作戰風格,因此,他們認為目前最危險的不是安縣和平漢線,相反,最危險的就是柳下旅團所在的璋德縣。
參謀本部認為,八路軍掐斷了安縣到璋德縣的交通要道,連續襲擊和摧毀了桃村、楊集村等重要據點,泄漏了八路軍的作戰意圖,八路軍很有可能在積蓄力量,準備一舉重創或者殲滅目前處于疲態的柳下旅團。因為目前的柳下旅團在火力攻擊上已經不占優勢,打光了炮彈的大炮還不如一把刺刀,戰車大隊更是癱瘓在璋德縣城外圍,一旦八路軍攻擊這個旅團,恐怕后面的事情就很微妙了。
反過來,參謀本部又做了另外一個設想,那就是把柳下旅團作為一個誘餌,促使八路軍前來攻擊,即便是不攻擊,那么封在山里的八路軍主力也出不來,對平漢線和其他地區夠不成威脅,日軍可以趁機加強黃河南岸的部隊物資積蓄,準備動秋季攻勢。如果八路軍冒險出山進行攻擊,那么從太原和邯鄲抽掉部隊,利用日軍機械化度,是可以把這股八路給圍住的。因此,日本軍部認為,這個讓柳下旅團在璋德縣按兵不動的策略是個可進可退一箭雙雕的計劃。
日軍的狂妄總是按照自己的預想去分析的,他們哪里知道,這些分析跟八路軍的戰略是八竿子打不著,八路軍壓根就沒想過去消滅鬼子旅團以上的部隊,更不會去與這樣的部隊“會戰”,即便是柳下旅團目前的戰力大打折扣,可跟裝備落后的八路軍比起來,那還是占有絕對的優勢。南寨集一戰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只不過鬼子的這種不戰不動的態勢讓分區長也是感到莫名其妙,一時半會也判斷不出鬼子是在玩“啥子”名堂。
戰爭中的這種誤判往往都是那么巧合和奇怪,一個誤判引起另一個身子一連串的誤判,在世界戰爭史上屢見不鮮。不過這個雙方誤判的窗口期里,我們的主人公卻是要占大便宜了。
話說,山東于家本身就是個根深葉茂的大家族,在這個家族里,既有國府的關系,也有漢奸的關系,更是有與八路軍聯絡的關系。大家族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就是大家族傳承百年而不倒的秘訣。
于世猷,是于家一個分支里的掌柜的,他的交際就連家族里的長老們都看不清楚,反正,商人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