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武的反應跟段文差不多,不過他吃驚的是李久居然開誠布公的支持他“怕死”,作為軍人,最怕人家說自己“怕死”,可是這個李叔叔卻是給予了肯定。
“首先,你要把手下凝聚起來,哪怕就是去死,也要喊出‘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的口號,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可是一個營的力量就不能小覷了。你說是不是?沒有視死如歸的精神,你帶的就是一群稀拉兵!”
還別說,李久這簡單的幾句,把段武給說的熱血沸騰,還真是有那么點道理,他掏出香煙巴結地看著李久,那意思是“您再說,再教點!”
“光是喊口號也不行,手上還得有真本事,真本事哪里來的?是練出來的,打出來的。平時練兵多流汗,戰時就能少流血,這個道理誰都懂,可是做到就不容易了。你在軍校里也學習過單兵戰術,班排級的防守和進攻戰術,可你有沒有想過如何與實際戰斗結合起來?以國軍現在的戰法,陣地戰多……”李久差一點就把“陣地戰多過運動戰”給禿嚕出去了,猛然一想,國軍這邊是不打運動戰的,甚至連這個名詞都不用,自己說出去了不是暴露了身份?于是改口道,“守山頭多,可是死守是守不住的,必須靈活的去對付,把兵力分成幾股,善于守地放在一線,善于沖地放在后面,等到對手到了跟前,他們的火炮就使不上勁了,這個時候你反沖鋒一下,或者橫向一打,效果就不一樣了……”
李久說著,把茶壺、茶杯等物件擺開,現場給段武上起了戰術課。其實,這也是李久憋久了,自己趁著小子來求教,過過干癮罷了。
從基本的班排戰術說到連級的攻防,從單兵訓練說到射擊和打機槍的竅門,把個段武聽的是一愣一愣的,有些他一知半解,有些根本就沒聽過。
“叔,你這些招都是從哪兒學來的?許多我都是第一次聽說。”
“唉!叔叔我從14歲開始就跟著義父出去打仗,打了這么多年,就是個傻瓜也磨練出來了,許多招都是在戰爭中琢磨出來的,就是這樣,叔的那個部隊也就剩下我一個了,你說說看,你不好好練兵,你能扛多久?我的軍長陣亡了,我的義父陣亡了,我的那些師傅們也都陣亡了,他們哪個官不比你大?哪個不比你勇敢?可他們還是陣亡了,說到底啊,打仗還是要靠腦子,凡事多想一點,有準備比沒有準備好,準備多比準備少好……”說道后來,李久竟然唏噓起來。
段武在昆明待了三天,最后,李久還是把那本給趙豁子的訓練小冊子也給了段武一本,段武看了如獲至寶,高高興興的回蒙自去了。
段武的到來就好像給李久那平靜的生活扔下了一
顆小石子,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圈圈的倚漣而已,段武走后,李久就把這個事情給忘記了。
可是段武回去卻是不同了,他不是個傻瓜,也不是那些沒啥文化靠軍功提拔起來的軍官,他是軍校生,深知李叔叔點撥的到位。回去后第一時間把幾個連長叫過來,也不掩飾自己“惜命怕死”的觀點,還公開的鼓勵大家都跟他一樣。
段武說,“要想活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只有消滅敵人后,我們才有能活下去的可能,敵人是不想讓我們活下去的,跑?往哪兒跑?被督戰隊打死了家里連個撫恤金都拿不到,還丟祖宗的人。所以,要想堂堂正正地活下去就得給自己長本事,消滅對面的敵人。消滅了敵人就能立功,立功了就有了更多活下去的機會!”
隨即,他拿出了那本小冊子,哦,不是一本,是好多本,段家有錢,段武拿到李久給他的小冊子,連夜找人給翻印了二十多本,回來就做到了每個排長都有一本。他在營部里搞了個短期的講解訓練班,突擊把小冊子上的意思跟那些大字認不了多少的基層軍官做了講解,然后下令全營按照小冊子上說的開始訓練。
有了營長那個“活命”的話題,下面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