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本以為自己大殺四方之后,關隴的勢力就會安分下來,但是他太小看了世人的野心。
相對于那些起義的百姓,實力雄厚的地方豪強,對于當今天下大勢看的更加清楚,這讓部分想當皇帝的人,漸漸壓不住自己的野心。
在隴西,除了薛舉之外,還有一個讓劉文忽視的人物,那就是武威的李軌。
武威郡地處金城、隴西的西北。
而李軌的家族所在的姑臧,正是武威郡的治所。
姑臧地處后世的騰格里沙漠以南,北鄰長城,西靠馬城河,處于通往西域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姑臧成為一個連接南北、東西的重要貿易樞紐。
而姑臧李氏,也借著地利的方便,通過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讓他們家族的資產足以稱雄邊郡。
而且姑臧李氏也不斷開枝散葉,據說李世民的祖上,跟姑臧李氏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很可能就是其分支沒落后的破落戶。
如此一個家族,其家主應該是威名顯赫才對。
可事實卻完全相反。
姑臧李氏的當代家住李軌,別說幣李淵父子了,就算比起隴西的薛舉,都要低調很多。
這李軌從小不喜歡讀書,但是很有辯才,而且很喜歡做善事,外人或許沒聽過他的名聲,但是武威郡的百姓和胡人都知道,這位李軌是出了名的大好人、大善人。
當然,這李軌除了做善事之外,還想做官。
對于別人來說,想做官或許很難。
但是對于李軌來講卻是非常簡單。
他雖然不敢說富可敵國,但是敵郡是沒問題的。
所以他稍微花了一些錢,打點朝中的關系,很快就填補了一個空缺,被任命為威郡鷹揚府司馬,算是太守之下幾個管兵的頭頭之一。
李軌有了這層身份,便開始把自己家的部曲,編制進郡兵當中。
這個時代實行的是府兵制,李軌的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
雖然每個級別軍吏手中的編制名額不同,但武威郡的太守沒什么本事,因為害怕西突厥人和羌人來擾,于是就縱容著李軌胡來,愛編多少編多少。
在這太守看來,這李軌是武威郡最有錢的富戶,郡中大多數最賺錢的產業都是他的,這李軌想保護他自家的財產,就得保護武威不被外敵攻破。
正好,朝廷也不發放養兵的錢,這李軌愿意替朝廷養兵,拿就讓他來吧。
于是,在所有人都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李軌漸漸成了氣候。
沒過兩年,薛舉被林楓奪舍,起兵作亂,戰火甚至波及到了武威郡。
這讓李軌看到了機會,他跟幾個心腹商量過后,在府中設宴,邀請了關謹、梁碩、李贇、曹珍、安修仁等一眾武威太守屬官。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軌舉著杯子站起來,聲情并茂的對大家說道:
“諸位,薛舉父子殘暴異常,而我們的太守又太過膽小怯懦。甚至拿朝廷派來抵御外族的中郎將,也只知道收受賄賂,不曉得守土安民。”
“別的不敢說,我敢斷定,等薛舉大軍一到,我們的太守,還有那中郎將,肯定會舉兵投降。到那時候,不但我們會被薛舉所害,就算我們的妻子家人,也會被薛舉的手下侮辱。”
李軌這話說完,近半以上的人臉色一變。
但是卻沒人反駁。
明顯認同了他的看法。
只聽李軌繼續說道:
“所以我覺得,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太守身上,不如我們先起兵,占領河西諸郡,靜待天下變化。如果薛舉真的能成大事,我們帶著人馬、地盤投靠他,也能不失高位。如果薛舉不行,我們就配合朝廷,痛打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