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穿越后,一直在楊家寨里呆著,眼下的晉陽城,是他第一次看到的這個世界里的城市模樣。
晉陽城的城墻高大寬厚,方圓近三十里,人口逾二十萬,屬于趙國北部的一座大城。
晉陽城向北百余里,隔著一條晉河,便是國力與趙國同樣強大的北胡。
晉河水淺,到了夏日干旱之時,更可縱馬趟水而過,所以每逢夏日時節,便是雙方探子相互刺探敵情的高峰期。
晉河南岸,屬于趙國一側的幾處營寨當中,均有少量駐軍。
這些駐軍的任務,便是監控北胡軍隊,一旦發現北岸異動,便會立即飛馬傳訊,讓晉陽城內外的駐軍做好御敵準備。
趙國立國數十年,北胡軍隊屢屢過河犯境,并且幾度打到晉陽城下,最終都因晉陽城城墻堅厚,無法攻破,損兵折將之下,不得不悻悻而歸。
所以,無論城內守軍還是百姓,都堅信北胡軍隊無法踏破晉陽這座雄城。
多年不受戰火兵災之苦,晉陽城內百業興盛,百姓富足,一派歌舞升平。
楊旭等人進入晉陽城后,發現城內的街道上,已是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其繁華熱鬧景象,大大超出了楊旭的想象,儼然就是一副趙國版的清明上河圖。
楊家寨的寨民們,不住東望西張,個個興奮不已。
不過他們也沒忘了自己的任務,來到附近的一個街市上,擺下攤位,便開始吆喝叫賣起來。
在楊家寨寨民眼里,楊旭是讀書人,身份清貴,自然不可能參與到他們的買賣當中。
所以入城之后,楊紅玉便示意楊富貴陪著楊旭在城里四處逛逛,領略一下趙國的風土人情。
至于楊紅玉自己,則帶著寨子里的一些女人,去采購祭月節所需。
楊富貴身材魁梧,神力驚人,有他陪著楊旭,哪怕在城內遇上什么事情,也能護得楊旭周全。
楊旭來到晉陽城的主要目的,是尋找今后可做的生意,也沒心思陪著楊興等人吆喝叫賣。
他帶著楊富貴,和楊紅玉等人分開之后,就在這晉陽城內的大街小巷逛了起來。
世人皆離不開衣食住行四字,其中尤其以食為重,故有民以食為天之說。
所以楊旭的主意也就打到了吃的上面來。
他留心觀察晉陽城內的大大小小酒樓,不時與附近的商家小販閑聊幾句,之后心里便多了幾分計較。
楊富貴跟隨在楊旭身后,停停走走,不住撓頭,心里暗暗納悶,心想著楊先生若是餓了,進去吃上一頓便可,拉著別人扯東問西的,這是想要干什么?
楊富貴頭腦簡單,也不愿意多想,反正寨主交待要自己好好保護楊先生,自己盡到責任便可。
到了城北區域時,楊旭發現許多路人腳步匆匆,正朝著一個方向匯集,其中以文人士子居多。
“這位兄臺,前方發生了何事?”
楊旭拉住一名路人問道。
前段時間掙了些銀錢后,楊旭便托楊興在晉陽城內定制了兩套衫袍,不過平時在楊家寨時,他依然是短褐打扮,今日祭月節,不少寨民都穿上了新衣,他便也換了新衫袍。
他身材挺拔,五官俊秀,賣相頗好,穿上衫袍之后,便是一副風流倜儻的文人士子形象,就連幞頭也戴了,不然那一頭短發實在太引人注目。
那路人見他氣度不凡,不敢怠慢,忙道:“今日四大花魁乘船同游易水河,兄臺不知?”
“在下初到晉陽城,人地兩生,委實不知。”
楊旭一聽是什么花魁游河,頓時便失了興趣,心想花魁有什么可看的,有這時間,還不如繼續逛街,看有什么可做的生意。
他正準備離開,只聽那路人又道:“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