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里,菜肴還是以蒸煮為主,只有在趙國經濟最為發達的江南一帶,才開始有炒菜初露端倪。
而在晉陽城這樣的趙國北部邊境城市,卻還沒有一家酒樓以炒菜作為招牌。
楊家酒樓是絕對的第一家。
炒菜當然是楊旭教給酒樓廚子的,那幾個頗有天賦的廚子,經過楊旭悉心指導后,目前已經有青出于藍之勢。
不過身為吃貨、在另一個世界幾乎吃遍全國的楊旭,腦袋里裝著的,可是有各大菜系的成百上千種名菜,盡管有許多菜他并沒親手做過,但卻吃過,只要用心琢磨琢磨,能做個差不多就行。
就這,還不包括各地的許多風味小吃。
僅憑這些,楊家酒樓便能夠經常推陳出新,永遠領先其他酒樓一步,引領這個世界的飲食行業潮流。
楊家酒樓的炒菜獨具特色,色香味俱佳,酒樓內上上下下,對待客人的態度也比其他酒樓更好,再加上那些腦筋急轉彎、楹聯謎語等等有趣且又吸引讀書人的東西,口碑迅速傳開。
短短幾日時間,整個晉陽城,無論男女老少,都知道了楊家酒樓的名頭。
而能夠在酒樓的二樓三樓吃一頓飯,也成了晉陽城不少人的希望,甚至是炫耀的資本。
尤其是帶有貴賓包廂的三樓,最是受晉陽城文人士子、達官貴人的追捧和歡迎。
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存在著特權階層,這趙國的晉陽城,同樣如此。
所以楊家酒樓的第三層,始終留著那么兩、三間貴賓包廂,用來招待楊旭他們不想招惹、或者眼下還惹不起的晉陽城權貴,也可以借機擴充酒樓的人脈關系。
晉陽城作為寧武府的府城所在,同時也是趙國的邊境重鎮之一,統管軍事的總兵以及統管民政的知府衙署,俱都在城內。
楊家酒樓雖有周承德這位巡檢使“罩著”,但周承德遠遠談不上一手遮天,比如總兵和知府,就都是他的上官。
所以只有攀上了總兵或知府這樣的晉陽城軍政最高管理者,楊家酒樓,才算是真正的高枕無憂。
只是,小小一家酒樓,根本就不被那個等級的權貴看在眼里。
就連顏飛雪這樣的知名“交際花”,也很難接觸到那個頂級權貴的圈子。
不過楊旭也不怎么擔心,畢竟像總兵或知府這等高官,每日里忙于公務,也不屑于為難一家酒樓,所以暫時有周承德罩著,酒樓無憂。
依著顏飛雪的想法,楊家酒樓的生意如此紅火,可以將此模式照搬到其他城市,多開設一些分店,賺更多的錢。
楊興和楊旭卻都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予以拒絕。
在晉陽城,他們有周承德可以罩著,令一些眼紅忌妒者忌憚望而卻步,但在其他城市,他們人地兩生,一旦開了酒樓后,有人搗亂生事,那便是件頭痛的事情,說不定前期的投入就會打了水漂。
所以開設分店之事,不可操之過切,必須從長計議。
一個月轉眼即過,楊旭在某一日酒樓打烊之后,召集了酒樓的股東員工,開了一次小小的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楊旭總結了先前的一些不足,針對性的提出了改進意見,又為大家描述了一番未來的美好愿景,令大家心向往之,熱血沸騰。
會議結束后,楊旭代表三個股東,為酒樓員工們發放了月薪,上至掌柜的楊興,下到洗碗的小工,都拿到了數量不等的銀子。
楊旭還讓大家進行投票,評選出了幾個優秀員工,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又勉勵大家好好干下去,今后每個月都會如此。
每個月有不錯的薪水,又有獎勵可期,于是大家干活的勁頭更足了。
至于顏飛雪、楊旭以及代表楊家寨的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