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們大都在擔心,可當事人們卻渾然不覺,他們只是覺得信心百倍。
特別是咒法系的學生們,他們一個個覺得自己充滿了洪荒之力。
這幾天以來,他們覺得自己腦瓜子都靈活了很多,精神和神念更是噌噌噌噌的往上漲,以前難以掌握或駕馭不了的技術和知識都好像簡單了很多,當然也包括制符。
他們都覺得九品符已經沒有任何難度了,就算是閉著眼睛用腳整都能做出來,也就是超階的東西才值得認點真。
事實上,他們很多人都想超兩階,直接上七品符箓的。不過想到事先教授們的反復叮囑,最終還是覺得低調點,只比自己以前的水平超了一大階。
至于為什么會這樣,他們也沒細想,大概就是覺得俺氣運所鐘,本來就是這么吊!
為啥以前沒這么吊呢?
那只是沒覺醒嘛,俺們大器晚成不行嗎?
因為制符臺三面都有半人高的圍欄,他們也看不到自己同學到底在搞什么,也就以為只有自己在超標,還很有信心這次要出個好成績,震驚一下同學們。
而且他們此時也沒空關心別人,全都在認真的制符。
蘇雷也不例外,他正在銘刻“火眼金睛咒”的符柱。他這次準備制作的三個芯片全都是正七品位階,除了“火眼金睛咒”,還有“天府神雷降魔咒”和“五行法禁”。
“火眼金睛咒”是個相當常用的七品法術,受術者可以看穿普通和法術造成的黑暗,看到被法術隱藏的東西,看到受視覺類法術影響的物體的真實位置,看到隱形的生物或物體,看穿幻術,看出變形者的真實樣貌,還可以看到靈界。
現(xiàn)代制符就是把相應的云篆、靈紋刻在芯片上,用神念將云篆、靈紋映射入識海,導入虛空還原成規(guī)則文字構建成法術模型,并同時輸入靈力保持構型不散架。這個過程等于施法之前在識海構建模型。
在古代,因為修士要自己執(zhí)筆繪畫,相當于一心二用,所以除了自己特別熟悉的符,成功率相當?shù)?。當然神符例外?
而現(xiàn)代制符就不一樣了,銘刻符文的工作由機器完成,圖案還可以分毫不差,制作者只需專注構建模型不用分心,所以成功率完全不是古代能比的。
早期的刻刀是硬質合金或鉆石,現(xiàn)在已經普遍采用激光刀光刻了,效果比合金刀、鉆石刀更好更穩(wěn)定,而且刀痕更小,能把符箓給微雕化。
現(xiàn)代符箓的發(fā)展傾勢就是越來越小,最初期的儲法芯片有一張明信片那么大,后來隨著技術進步,就越來越小,現(xiàn)在只有半支煙那么大了。
因為構建的法術模型并非有型的,那些組成符箓的云篆、靈紋僅僅是用于引導構建法術模型,其大小和筆畫粗細并不影響效果,理論上符箓可以做到無限小。只是目前能量產的導靈涂料水平不足,所以還得做到現(xiàn)有這么大,否則成本就太夸張了。
“呲呲呲……”隨著光刀刀頭移動,羊脂玉符胚被準確的銘刻出各種云篆、靈紋,光刀速度很快且極為準確,每一根線條都極為均勻,符箓以極快的速度成型。
當所有符箓刻好之后,一支空心筆頭伸出循著光刀的軌跡重復移動,這筆頭相當于一根很細的注射器,在它移動的過程中將其中的導靈涂料不斷注入刻痕中。
古代畫符用的朱砂墨也是一種古代修士們摸索出的“導靈涂料”,不過它的性能太低,現(xiàn)代制符已經將其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的混合涂料,主材料也有朱砂,另外還有銀、氧化鋁、氧化銅和稀土元素等材料研磨成細微顆粒按一定比例混合,經特殊工藝處理之后,再加入特制的粘合劑制成。
這道工序被稱為“涂符”也叫“上色”,這道工序是最重要的。
制作者需要在這個“涂符”過程中,不斷用神念引導靈力,構建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