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作仁暫時還沒有將戰狼勇士派進去,懲戒營的人數可不少,足以將整個愛新覺羅部落的營地外圍全部突破。
而愛新覺羅部落那散亂而羸弱的抵抗,讓懲戒營的突破變得十分容易。
懲戒營的葉赫那拉族人戰士在恢復自由身的軍功刺激下,一個個都勇猛向前,更不用說帶領他們的都是曾經的野人,最先追隨趙作仁的那批人。
當努爾哈赤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族長衛隊集結起來(原本的族長衛隊都是輪班制,只有少數人呆在努爾哈赤身邊,只有戰時才會全部集中起來。)的時候,整個愛新覺羅部落已經有一半淪陷,敵人都殺到他的大帳前面了!
不是趙作仁的懲戒營攻勢太快,而是努爾哈赤集結族長衛隊的速度太慢……
戰斗爆發的太過突然,當敵人沖進部落營地的時候,更是導致愛新覺羅部落中遺留的老弱婦孺亂成一鍋粥。
很多族長衛隊都自發的拿起武器抵抗入侵的趙作仁所部懲戒營戰士,根本無法得到派人傳遞出來的信息。
而部落營地中到處都是廝殺聲,愛新覺羅部落精心準備的銅鑼聲很難傳遍整個部落……
這就使得努爾哈赤真正能集結起來的族長衛隊只有沒有遭受兵亂的那部分區域。
努爾哈赤看著已經殺到自己大帳門口的敵人,掃了眼身邊集結的數量還不到一半的族長衛隊勇士,拉胯的老邁臉皮被氣的直抖!
什么時候,愛新覺羅部落淪落到如今這個地步了?
對方的攻勢絕不是葉赫那拉部落能打出來的,即便疏于防范,葉赫那拉部落的部落戰士也不會有如此高昂的戰斗意志。
事實上,被趙作仁整編后,又頒布了軍功制度的懲戒營中的葉赫那拉族人,單人的戰斗力或許沒有提升,但整體的戰力提升的不止一丁半點。
白山林海中的部落戰爭打的就是一窩蜂戰術,各級軍官根本沒有成系統的任命,都是這面一個頭目那面一個頭目,每一個頭目麾下的人數都不一樣,也沒有明確的職務高低之分。
眾多頭目都是族長的下屬,如果身上有一個長老的身份,在眾多頭目里大概算是‘上等頭目’,能得到其他頭目的尊敬,但也僅僅只是如此,長老頭目同樣沒有對其他頭目下達命令的權利。
只有在戰斗的時候,族長才會親自任命一個統領全局的最高指揮者,這也是愛新覺羅部落的軍事大將被稱為統領的原因。
一般而言,愛新覺羅部落的族長為了防止喧賓奪主,只有在戰時才會任命統領,非戰時統領只是一個榮譽稱號,沒有任何兵權。
顯而易見的,如此混亂的軍制對于部落戰士不多的中小部落來說夠用了,但對于膨脹到如此規模的愛新覺羅部落,那就遠遠不夠用了。
如果是戰時,用統領壓陣,并且任命親信去統領那些大小頭目,或許不會出現太大的亂子,但遇到這次突襲事件后,軍制的混亂就變成了致命缺點。
那些頭目麾下的人數并不多,而且頭上只有一個找不到的族長,完全是各自為戰,結果被人數遠少于他們的趙作仁所部壓著揍。
反觀趙作仁的懲戒營,從百夫長開始,伙長、什長、伍長一級一級往下壓,最低的軍職伍長僅僅控制四個人,在戰場上一般來說是不會被打散的。
即便被打散,也可以向其他軍職比自己高的人效命,容納進去繼續作戰。
明確的軍隊體制和作戰條例,讓懲戒營爆發出遠超部落時代的戰斗力!
即便是正面和愛新覺羅部落的主力對決,趙作仁整編完的懲戒營都不會落于下風,更何況是打突襲戰?
努爾哈赤看到威逼到自己大帳門口的敵人,知道自己不能在這里繼續集結沒有到場的族長衛隊了。
努爾哈赤很清楚現在部落里那些戰士的貨色,不是那些戰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