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族的懲戒營也不是隨便一個奴隸都可以進的,至少要達到戰士的水準才可以加入。
畢竟懲戒營對奴隸而言是最快翻身成為自由部民的機遇,再加上戰斗后得到戰利品分配的機遇,還是很受奴隸歡迎的。
要知道,在白山林海中的部落奴隸兵中,是沒有機會得到戰利品的。
部落奴隸的地位十分低下,充當炮灰得到的獎勵只是能多吃幾頓飽飯。
畢竟在部落時代里,就連自由的部民有時候都填不飽肚子。
六千多出征的男丁帶走了燕族大部分儲備糧食,如果這一次出征失利,冬日降臨的時候,燕族剩下的老弱婦孺至少要餓死六七成人口!
或許,到了那時候,燕族也要進入吃人的時代……
白山林海的各個部落雖然很反感吃人,但真要是饑餓威脅到部落生存時,吃人也在所難免。
不過原本的各個部落人口也不算多,少量餓死部民是不會被迫吃人的,而且冬季里被餓死的大部分都是部落里的老人和奴隸。
敗亡之際,燕族會被饑餓覆滅,即便趙作仁打贏了肅慎之戰,下場也不會太好。
因為肅慎地區的扶余軍隊同樣缺糧!
不缺糧他們怎么可能去抓捕肅慎地區的老弱充當‘兩腳羊’?
不過趙作仁并沒有擔心勝利后的缺糧問題。
一來,打贏之后扶余人的軍糧就會成為趙作仁的戰利品,或許數量不多,但加上出征時燕族原有的糧食,稱一段時間是沒問題的。
二來,打仗是會死人的,死的人多了,消耗的糧食自然也就少了,軍糧問題同樣會得到緩解。
即便打仗的時候人死的少也沒關系,大不了繼續往西南方向攻打扶余人的地盤。
扶余人的地盤可比肅慎肥多了!
肅慎地區就肅慎老巢營地周圍被開發成熟地,其他地區很多都有山林,并不適合人類生存繁衍,除非想要跟白山林海中的部落野人一般過著原始人的漁獵生活!
然而,通過敲悶棍抓來的扶余人口訴,扶余王國的平原地帶大部分已經開發成熟田,扶余王國已經是一個純粹的農耕文明!
扶余人出產的面食原本是肅慎人主要交易的貨物,肅慎王拼盡全力進攻扶余人,說白了也是因為看著扶余人的面食流口水……
相對而言,肅慎人的食物就十分單調了,只有極少的面食和各種野菜蔬果,以及大量的熏魚!
這玩意剛吃的時候趙作仁還覺得味道挺新鮮,現在趙作仁已經看到熏魚就想吐了……
肅慎人的捕魚技術比白山林海中的各部落要強,所以他們擁有大量的熏魚作為主要食物。
至于耕種的技術,其實是肅慎人從扶余人那里學來的,在時代壁壘消失前,肅慎人也是漁獵文明。
只不過肅慎人進入了銅器時代,用銅制武器捕魚效率能高一些(比用石頭砸強出很多)。
六千人的隊伍走出白山林海可不是小動靜。
正在肅慎地區到處抓捕‘兩腳羊’依羅所部扶余戰兵很快發現了這支‘野蠻人武裝’。
只是讓依羅王搞不懂的是,白山林海中不是女真人的地盤么?
怎么突然又走出來一群發飾跟女真人完全不同,打出‘燕’字軍旗的野蠻人軍隊?
軍旗的重要性趙作仁當然明白,連土著皇太極都開始重視軍旗,趙作仁沒理由不去制作軍旗。
原本不制造軍旗是因為麾下兵力少,沒有足夠的材料,所以才沒做。
現在兵力變多了,又有條件自然要打造出屬于自己的軍旗。
趙作仁麾下的軍隊旗幟分為三類。
第一類自然是他的帥旗,一個大大的‘趙’字圖畫在一張質地上佳的輕盈獸皮上面,就是帥旗了……
第二類則是營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