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矛兵后面。
這讓前軍的方陣在少了弓箭手后,仍然保持著不小的厚度。
這自然是趙作仁根據上輩子的全面戰爭游戲經驗總結出來的打法。
弓箭手拋射掩護,肉搏兵長武器在前突破敵陣,靈活的短武器在后充當生力軍和補充。
只是趙作仁條件有限,無法打造超長槍,所有的長矛也就兩米出頭的樣子,這個長度的長矛打造技術不高,使用也方便。
其實對于冷兵器時代的士卒來說,越長的武器越不容易使用,但長矛的長度又可以在列陣對捅的時候占據優勢。
這就使得運用超長長桿武器的士卒往往都是軍中老兵或訓練很久的正規軍主力。
像是燕軍中強行拼湊整訓時間不長的懲戒營乃至虎賁營,哪怕打造出來超長槍給他們使用,也很難用好,光是平衡力的掌握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畢竟超長槍不是說拿穩了就算合格,你要能靈敏的拿著超長槍捅死人才算合格的槍兵。
一般而言,訓練簡單的長矛手使用的長矛都不太長,只有主力部隊的槍兵才會使用超長槍作為武器。
由于衛滿國的軍陣射出來的箭雨稀稀拉拉,并沒有對前進的懲戒營肉搏軍陣造成多少損失,這支數千人的懲戒營軍陣的士氣一直維系在高點,然后狠狠的撞入衛滿國的前軍軍陣中。
這時候,長桿武器的優勢就體現出來,燕軍中的長矛兵和盾矛兵只需要朝著前方不斷突刺即可,站在第一排的盾矛兵或許還要注意盾牌格擋,但后面的長矛兵則沒有這個顧忌,雙手緊緊握著長矛狠厲向前突刺。
雙方士兵并沒有貼在一起,長矛兵真要是貼臉了,基本上就喪失了肉搏能力。
對面的前排衛滿國戰兵也是長矛兵和盾矛兵組合,同樣拿著長矛不斷捅刺。
雙方的軍陣就這樣緊挨著,長短不一的各式長矛對捅,每一秒都會有倒霉蛋被刺中倒在地上,周圍的同僚根本沒有時間去處理傷員和尸體,全神貫注的捅刺敵人。
天空上,雙方的箭雨不是落下,不過為了避免誤傷,箭雨都是朝著后排的敵軍士兵拋射。
那些跟在后面的刀劍手等肉搏兵成了箭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