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作仁麾下的土著戰兵突破兩萬大關,但實際戰斗力卻不降反增。
畢竟這里參雜了太多的戰俘降兵,而且趙作仁急于攻破王險城完成隨機任務,所以僅僅在行軍途中進行了簡單的整頓,用以老帶新的方式對那些戰俘降兵進行監管。
不過這里面的虎賁營戰斗力卻是上升了,畢竟虎賁營的戰兵都是從懲戒營中的立功士卒中選出來的,對燕國更有歸屬感,同時也習慣了聽從趙作仁的軍令。
別看虎賁營和懲戒營的武器裝備差不多(懲戒營的戰俘都使用原本的武器),懲戒營的兵力是虎賁營的4倍,但雙方擺開戰陣打上一仗,懲戒營的勝率連三成都不到。
除了戰兵外,趙作仁還把俘虜的衛滿國民夫俘虜進行了一番篩選,其中身體瘦弱年齡較大的都派遣小部隊送回燕京城,其余的則帶著隨軍趕路。
年輕力壯的俘虜送回空虛的燕京城有一定風險,帶著他們進攻王險城還可以充當炮灰,可謂是一舉兩得。
王險城作為衛右渠的老巢,曾經被衛右渠花費大價錢從大漢帝國的遼東郡里請來漢人工匠仿造漢人的邊關城防改造過。
防御力增強了不少,在已知世界中,大漢帝國的城防建設無疑是最先進的,匈奴雖強,但在土木工程方面卻連衛滿國都不如……
所以從外面看王險城,有不少大漢帝國城防的影子,城垛、護城河、箭塔哨樓乃至甕城等設施都一應俱全。
就是所有的城防都給人一種粗制濫造的感覺。
比如那條護城河,就是圍著城墻挖掘出一條壕溝,然后不知用什么方式灌入一些臟水進去。
如果是雨季的話,這些壕溝自然會被填滿,但現在就是一個個水洼……
倒是壕溝外圍樹立的大量拒馬木樁比較有威懾力,不過這東西對步兵來說處理起來只是力氣活,攻城方也不需要全都清理,只要弄出幾條攻城坦途即可。
至于城墻,就是加大夯實的土圍子,沒辦法,工期太短,大漢帝國的城磚成本太高,衛右渠只能‘偷工減料’。
城墻上面的箭塔哨樓修造的倒是不少,全都是木制的架子,帶有頂棚可以防備攻城軍隊的拋射箭雨。
箭塔哨樓上都有木圍子,居高臨下可以有效保護射箭者的大半個身子。
攻城方要是派遣大隊弓箭手跟箭塔哨樓里的守軍對射,無疑非常吃虧。
因此,使用常規的蟻附攻城方式,攻城方必然要付出數倍乃至十數倍的傷亡代價!
這就是城池在這個時代的強悍防御作用。
連一座衛滿國仿造的漢式城墻都這般難纏,可想而知大漢帝國真正的城墻防御有多強悍,這也就不難理解明明野戰占據優勢的匈奴人,卻很難打破大漢帝國的邊關城墻。
登上城門樓的衛右渠看著遠處熱火朝天的大型工地,面色不禁流露出死死愁容。
那片工地自然是500名青銅器械兵指揮者數萬勞力采集木料,現場打造各種攻城器械。
青銅器械兵打造的可不是普通的攻城云梯,這些青銅器械兵雖然戰斗力不咋地,但專業能力是真的強,他們繼承的是趙作仁上輩子戰國時代先進攻城技術!
什么攻城塔樓,沖撞車,有底盤不可能被推倒的攻城云梯都能熟練打造。
這些技術即便拿到生鐵時代也不落后。
所欠缺的不過是成熟的投石機罷了。
青銅器械兵可以打造投擲石塊的器械,但那只是原始的投石器,效率低下投擲的距離還很近,并且打造起來十分麻煩,遠不如趙作仁上輩子在影視劇里見到的成熟投石機。
所以趙作仁沒有讓青銅器械兵打造投石器。
就這樣,燕軍圍三缺一在王險城外打造了一周的攻城器械,王險城內的守軍和衛右渠就內心煎熬了一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