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人所部則被趙作仁派去進攻弁韓城。
馬韓和弁韓的主力盡沒,已經(jīng)被打沒了膽,這場戰(zhàn)斗不會太過費勁,而且路人和成已獨領(lǐng)本部兵馬進軍,沿途所過之處搶掠所得都能收進自己的腰包里。
即便在此期間趙作仁不會給他們發(fā)放軍費,路人和成已也可以通過‘戰(zhàn)爭收益’賺個肚圓。
除此之外,趙作仁單獨把兩人和本部兵馬派出去,還有測一測兩人的意圖。
前往馬韓和弁韓的成已和路人可是龍如大海,徹底失去了燕軍的桎梏,他們帶領(lǐng)的還都是自己的本部兵馬,上下都是親信軍官掌控,想要反叛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并且擁有了馬韓和弁韓的地盤和人口,兩人也有了割據(jù)的資本。
如此誘惑在前,要是兩人對趙作仁有很大的怨氣和不滿,反叛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這就是趙作仁對兩人的測試。
畢竟忠誠度不夠的軍隊放在身邊,趙作仁可不會安心。
同時,路人和成已帶著本部兵馬離開后,王險和東暆兩塊地盤的領(lǐng)頭人沒了,也方便趙作仁對這兩塊地盤進行徹底的改革和掌控。
燕武3年秋,趙作仁整頓完東暆內(nèi)政后,帶著大軍回返王險城,并開始遷都。
另一面,成已大軍已經(jīng)攻入馬韓,并不出意外的勢如破竹,沒有遭到任何像樣的抵抗。
路人大軍則遭到了辰韓之主歷谿卿的兵馬攔截,雙方?jīng)]有交手,而是隔著數(shù)十里地對峙。
辰韓的兵馬雖然沒有被趙作仁殲滅,但之前被意圖‘削藩’的子武當(dāng)作前驅(qū)炮灰消耗了不少,所以兵力比起七拼八湊的路人本部人馬多不了多少,兩者倒是弱的相當(dāng)。
如今在三韓地界的兵馬主要有五支,歷谿卿所帶領(lǐng)的辰韓軍隊,路人軍隊,成已軍隊,馬韓殘部,弁韓殘部。
馬韓和弁韓殘部大部分為新兵青壯,并且士氣低迷,只是一些子家的死忠分子在負(fù)隅頑抗不足為慮。
剩下的三只兵馬中,成已軍隊?wèi)?zhàn)斗力最強兵力最多,其次是歷谿卿,戰(zhàn)斗力較強,兵馬較少,最差的是路人軍隊,兵馬倒是比歷谿卿多,比成已也只是少一兩千人,但戰(zhàn)斗力十分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