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作為封地,這兩個郡絕對是夠格了。
燕武5年是大燕王國立國以來極為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燕國成為地區性小強國家,同時也確立了軍功分封制度。
大軍班師回朝后,趙作仁大宴群臣,隨后在眾人面前痛心疾首,指出了自己一開始對爵位勛貴封賞的不妥之處,并頒布從今往后,爵位將會跟封地和封戶直接掛鉤。
其中達到封爵標準的,更是可以擁有自己的護衛軍。
護衛軍就是真正意義的封地私軍,合法的私軍!
有土地有人口還有合法的私軍,這不就是眾多功臣最渴望的分封大法么?
隨后,趙作仁就下令擬旨,開始大封軍功臣子。
最令人矚目的自然是獨領一軍,還有從龍之功的庫帕和簡斐慥二人。
這兩人可謂是軍功之首。
理所當然的,兩人達到了封爵的標準,也就是達到了大燕王國最低的將軍爵位。
自從路人和成已叛變后,燕國就不再提封爵的事情,此時的燕國沒有一個真正的將軍爵位。
此時,趙作仁則拿出來具有含金量的將軍之爵封賞兩人。
名為鎮國將軍!
自此,鎮國將軍就成為大燕王國正式的爵位稱號。
分封之前,趙作仁特地詢問了兩人對封地的建議。
趙作仁直接把封地的兩個選擇擺在二人之前。
理所當然的,剛收復的三韓是不可能分封的,三韓之地剛被打平,人心不穩,這時候分封一個握有私兵的鎮國將軍過去,豈不是封了一個國中之國?
藩鎮和國中之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至少老百姓不能只知道藩鎮而不知國家。
最關鍵的是,三韓之地雖然飽經戰亂,但那里的人口底子擺在那里,生鐵時代能養活的人口不是青銅時代可以比擬的,光是鐵質農具的推廣就能讓農業生產的產能有質的飛躍。
糧食多了人口自然也就多了,人類的繁衍能力其實是很強的。
所以趙作仁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三韓之地分封,不然純粹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扶余和肅慎兩郡就沒問題了。
兩郡地盤夠大,人口卻十分稀少,想要發展起來需要以十年為計數單位,十年以后燕國還不知道啥樣子呢,趙作仁自然不擔心這兩郡上的鎮國將軍會發動叛亂。
不過肅慎比扶余窮,人口少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這方面趙作仁直接在土地面積上拉平。
趙作仁給兩人的選項是,封地如果選擇在肅慎郡,就要承擔起為國戍邊的職責,獎勵則是整個肅慎郡不再設立燕國朝廷直轄的官府,整個肅慎郡都是鎮國將軍的封地,肅慎郡中所有的人口都是鎮國將軍的封民!
當然,整個肅慎郡都是你的,自然就不能從其他地方搜刮民眾去填補肅慎郡,想要獲得人口就自己掏錢購買奴隸,或者去深山老林里抓野人吧!
除此之外,去肅慎郡最多只能帶走不到百人的親兵心腹,家屬不在其內。
這么多條件下來,肅慎郡這個真正意義的封疆大吏價值陡然直降,更別說肅慎郡本身就是燕國第一窮,直接掌握的人口有沒有五位數都是個問題……
畢竟肅慎郡地廣人稀,很多不愿意繳納稅賦的平民遠離肅慎郡城過上男耕女織的小日子,燕國的收稅官吏根本找不到人。
肅慎郡真正被燕國朝廷管理的民眾,只是肅慎郡官道沿途的幾個村鎮和肅慎郡郡治所在周邊地域。
如果不是因為肅慎地盤實在是太大,光看人口的話,肅慎郡連王險郡的一座縣城都不如。
當然,肅慎郡的好處也很大,天高皇帝遠,還不會有其他小封建主去分潤,全都是鎮國將軍府說了算,是真正意義的土皇帝!
趙作仁連朝廷官府都撤離了!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