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古爾泰敗得不冤,因為他遭遇的是燕軍騎兵的精華,同時也是燕軍騎兵的全部主力!
為了擊敗莽古爾泰,趙作仁冒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風險,將所有的燕軍騎兵集中在一起攔截進攻莽古爾泰的鑲藍旗。
這主要是因為三旗中,莽古爾泰的鑲藍旗實力相對是最弱的,這里的實力弱不是指莽古爾泰的兵力少,而是指莽古爾泰的鑲藍旗軍中白甲兵紅甲兵的數量最少,旗丁旗民的數量也不如另外兩旗,兵力完全是依靠包衣奴才充數的。
鑲藍旗實力弱自然是八旗在擴張過程中,莽古爾泰技不如人的體現,只是他自己不會這般想罷了……
莽古爾泰人如其名,打仗全靠莽,勇武有加謀略為零,自然而然的,在八旗擴張瓜分戰利品的時候,經常吃一些暗虧,久而久之鑲藍旗的實力就被另外兩個‘難兄難弟’落下了。
多爾袞三兄弟的兩白旗能發展成僅次于兩黃旗的隊伍,靠的不是多爾袞三兄弟有多么團結,而是多爾袞的頭腦。
外斗靠武力,內斗憑腦子,從這一點來看,國人外斗外行內斗內行說明國人的腦子很好使,已經把人情世故四個字鉆研得剔透。
只可惜外敵不講腦子,更不靠忽悠人的歪理邪說,一切全憑拳頭說話,這才使得某國近代史變成了屈辱史。
真要是論宮斗和朝堂內斗的話,滿清帝國可是相當強橫的。
這并不是說人情世故無用,只要是人類建立的社會,這都是必須面臨的社會常態,但把人情世故擺在所有事情之上,自然會衰落下去。
畢竟人情世故再厲害,也只是對自己人使用,外國人想要侵略掠奪你,他們會跟你講人情世故么?
國際之間的人情說白了就是紙尿布,一戳一個窟窿眼!
絕對的利益分配才是國際社會最看重的,這也是國家之間的關系被看作是叢林法則的道理。
連兩國簽署的條約都可以隨意撕毀,更何況是所謂的情誼?
這面莽古爾泰被擊敗的時候,另一面的戰斗也爆發了,只不過這一次不是燕軍主攻攔截,而是阿敏率領鑲紅旗,利用騎兵的優勢在外圍一點點削弱燕軍的步兵軍陣。
跟阿敏對抗的是兵力占據優勢的燕軍第一師和第二師。
燕軍幾萬人自然不可能擺在一起,大軍擺開后,即便排除抽調走的騎兵,同樣可以延綿數里地之多,這還是盡可能聚攏的結果。
阿敏則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專門圍攻襲擾燕軍中的一角,也就是第一師和第二師負責的一面。
燕軍在白起的布防下,擺出的是一個三角鎮,第一師和第二師由于戰力較弱,被捏合到一起,虎賁師則單獨負責一面,中間則是趙作仁親領的系統近衛軍。
這不是說位于中間的系統近衛軍就在三個師的保護下,恰恰相反,系統近衛軍除了兩翼外,前后都暴露在敵人的兵鋒之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遭遇到敵軍騎兵的突襲。
這就是白起經過趙作仁同意后故意留出來的餌食。
趙作仁來到這個世界最大的外掛就是這些系統近衛軍,他們戰技嫻熟,悍不畏死,就算被大股騎兵撞進來,也不會絲毫潰散而是奮戰到死。
因此,哪怕再精銳的八旗騎兵,只要敢沖進來,白起就敢把他們留下來。
只要讓八旗騎兵的速度優勢消失,兩翼的土著部隊隨便派出一個標準團的兵力包夾就能聚殲。
失去了速度的騎兵,陷入步兵包圍后,就跟煮熟的鴨子一般,插多少根翅膀也飛不起來……
然而,無論是阿敏的鑲紅旗還是代善的正紅旗都沒有朝著預留出來的中路軍進攻,反倒啃起了邊角料。
阿敏和代善雖然內斗能力不如多爾袞和皇太極,但戰陣經驗卻十分豐厚,哪怕原本不是什么大將之材,橫掃了東胡后,見多識廣也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