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我手下兒郎正卒比例不高,而且都是最普通的漢材官,燕蠻兇猛,希望大師能現在出手!”
楊偉守將眼瞅著一波波燕軍士卒踩著云梯和攻城塔樓蜂擁而上,在遼東關關城上站穩腳跟,臉色不禁陷入焦慮。
此時他已經將身邊能打的親衛都派了出去,只留了幾個充當傳令兵,關墻里面倒是還有不少沒上城墻的農兵。
但整個關墻就那么大,擺滿了也不可能放得下五千多人,這在限制了燕軍進攻規模的同時,也使得守軍無法全部加入戰斗當中。
當然,這種形勢對守軍還是更有利的,關墻上空間狹隘,可以讓守軍擺滿城頭的同時還留有一定數量的生力軍預備隊,替換城墻上疲憊的己方士卒,輪換上陣,極大的抵消燕軍車輪戰戰術。
這也是白起沒有利用車輪戰消耗遼東關守軍體力的原因。
遼東關關城實在是太險竣了,使用車輪戰純粹是讓自己麾下的士兵增加傷亡數量。
這種關城就得全力以赴的往前猛攻,對守軍造成的殺傷越大越好,用人命生生把守軍的兵力和士氣磨光,就可以破城了。
在此期間,哪怕攻城部隊占據絕對優勢,多死個兩三倍人也是正常的。
然而,遼東關關城上的守軍士卒士氣比楊偉預想中還要低迷,明明都已經擺滿了整個關城城墻,竟然還是被敵人一波流就在城墻上建立了立足點!
有了立足點,源源不斷登城的燕軍士卒就可以以點破面,不斷擴充根據地,直到將一整段城墻上的守軍士卒全部驅逐出去。
不錯,是驅逐而不是殺光,若是守軍士卒真的悍不畏死堅守崗位的話,燕軍再能打也不可能這么快建立立足點。
說白了,立足點都是守軍士卒發現燕軍太兇猛,被擠壓后退讓出來的……
遼東關守軍真正的傷亡數量,還不到登城的燕軍一半!
當然,隨著燕軍在城墻上占據的地盤越來越大,不平衡的戰損比將會發生逆轉,甚至被驅趕下城墻的守軍士卒會發生雪崩。
畢竟這個時代能打巷戰的精銳部隊真心不多,楊偉守將也從未指望過自己麾下這群歪瓜裂棗有勇氣跟燕蠻打巷戰。
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眼前的法海大師和一眾武林豪俠身上。
如果不是法海帶著朝廷的諭令和一群武林‘同道之人’抵達遼東關,楊偉早就私下里向趙作仁投誠了。
沒辦法,雙方的實力差距已經達到了質變,朝廷的援兵完全看不到希望,匈奴人的鐵蹄都已經進入了北平郡!
這種情況下,哪怕楊偉有心報國也無能為力,更何況他并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在大漢帝國身上。
大漢帝國固然強大,但在大漢帝國的遼東遼西一帶,漢軍已經陷入絕對劣勢。
比起對匈奴人的仇恨,漢人對燕國的仇視反倒不算什么。
畢竟燕國和漢人往日無仇近日無冤,這還是第一次雙方國戰,別說普通平民百姓了,就算是漢國的地方豪族地主對燕國也沒有多強烈的仇恨。
這得益于趙作仁征伐漢國前頒布的諭令,所有投誠燕國的地主豪強都可以免受兵災,保留自己的合法財產。
趙作仁通過錦衣衛探子在遼東遼西兩郡散步消息,聲稱這是燕國與漢國之間的國戰,跟其他人沒有任何關系,只要你不趕著跟燕軍對抗,就能安穩的在家繼續當你的地主豪強。
這份聲明再對比每到一地必定燒殺搶掠,連縣城都屠給你看的匈奴人,真的是太文明了……
因此,漢地的地主豪強除了不相信燕國,或者認定漢國是自家主子的那部分外,其余的都開始坐山觀虎斗,地主豪強不發動,普通平民百姓更不會去‘抗燕’。
這個時代的普通平民百姓對戰爭的主動性是最低的,他們的人生目標無非就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