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了軍權不說,還從襄平城的戰俘里吸納了不少兵力,不光補滿了戰損還有不菲的增幅,私下里不止一次感嘆燕人的大度。
殊不知,白起這一手卻將公孫度的軍隊徹底跟襄平城的城防切割開,公孫度的軍隊看似從地方衛戍部隊的序列提升到野戰部隊的序列,但實際上卻被燕國卡住了喉嚨。
空有軍隊沒有地盤的公孫度,光是后勤方面就要看燕國臉色形勢,不然燕國把后勤一卡,公孫度的軍隊用不了多久就得餓得兵變!
當然,現在的公孫度畏燕如虎,根本沒有未來反叛的想法,自然不會對這方面有所顧忌。
至于幫助燕人進攻自己原本的國家,公孫度不會產生任何愧疚感。
這個時代的民眾多國家的認同感都很低,對于上層社會的權貴,也只有忠君思想很難產生愛國思想。
而且忠君還要放在家族利益之后。
在底層老百姓眼里,皇帝只是收稅人的頭頭,是天底下最大的那個人。
如果日子過得好了,老百姓會閑聊中夸一夸皇帝,日子過的不好,私下里罵皇帝實屬正常。
顯而易見的,常年戰爭的漢地百姓日子過的十分糟糕,即便沒有到餓殍遍野的程度,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苦不堪言。
自然而然的,不可能對漢武帝有什么感恩的心懷。
至于地方豪族,更是把家族利益擺在明面上,如果漢帝國勢大,他們自然個個都是忠君愛國的臣子,要是漢帝國不行了,他們當然要為自己得家族考慮。
漢帝國沒有開放科舉制度,靠的是門閥政治和舉薦制度。
舉薦說白了就是門閥大戶和官僚們推舉自己人當官,這也是漢國門閥根深蒂固的原因。
舉賢不避親是人之常情,漢帝國的地方官府早已被地方豪族子弟所掌控,漢帝國中央朝廷能做的就是保證地方門閥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最好是多家互相牽制,朝廷作為仲裁者可以對他們發號施令。
白起攻略的漢地自然也存在門閥大族把控地方土地人口的現象,只是現在燕國要展現大度一面,讓那些門閥大族放心投誠,所以對這種政治環境絲毫沒有鏟除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