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新編漢人為主體的野戰師計劃已經做好了,編號命名為第三師,還是加上地域特色的名號?”
王宮大殿上,軍務大臣賈詡正做著重要匯報。
“就命名為第三師吧,不要加上地域名號,不然不利于吸納其他地區的兵源融合。
現在的第一師和第二師,在漢地補充戰損的時候,新兵們的排斥情緒就很低。”
“遵命,陛下。”
燕軍新編第三野戰師的基調就此定下。
拿下漢地三郡之地后,白起的燕軍戰損已經全部補滿,漢地豐厚的人口資源了大量高質量的兵源,外加剛納入的漢地比燕國任何郡都要富裕,了大量的稅賦,燕軍終于迎來了再次擴軍的機會。
這個時代擴軍無非就是兩樣——兵源和財力。
只要有足夠的青壯兵源,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征召,就可以成軍。
武器裝備白起從三郡作戰中繳獲的數量足以武裝起來一個滿編師,一萬兩千多人。
三郡之地的漢軍雖然都是地方衛戍部隊,披甲兵寥寥無幾,但皮甲的數量還是管夠的。
現在的燕國可沒辦法像漢國那般,在野戰部隊里大肆武裝披甲兵,也就是身穿鐵片扎甲的士兵。
燕軍步卒中的披甲兵比例一直很低,因為大部分披甲兵都被編入虎賁師的騎兵中。
虎賁師如今已經成為純騎兵部隊,其中分為輕騎兵和沖鋒騎兵,沖鋒騎兵清一色都是披甲兵。
當然,穿著的甲胄不是統一式樣,因為大多數都來自于繳獲,里面主要為漢軍、東胡精銳、八旗甲兵的甲胄,款式不一,但防護效果都差不多。
即便如此,虎賁師中披甲的沖鋒騎兵數量也堪堪達到一半的比例,剩下的都是沒有鐵片的輕騎兵。
至于步兵師里面的披甲兵比例就更低了,普遍只有一兩成,沒辦法,燕國的冶鐵生產能力太弱,吞下漢地三郡之地雖然讓冶鐵生產力提升數倍,但時間太短,還不足以打造出很多扎甲。
擴軍過程中,白起也對第一師和第二師的兵種進行了調整,在里面設立專門的先登營,弓弩手隊伍等等。
先登營全部由勇士充任,穿戴最好的甲胄,清一色的肉搏兵種,還會攜帶標槍和飛斧上陣。
他們就是專門用來破陣的。
當然,每一個師里面都會額外設立一個懲戒營,里面是收編的戰俘士兵,懲戒營的規模是不確定的,戰俘多了懲戒營規模就大,戰俘少了懲戒營就是一個樣子貨。
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一個師的懲戒營空無一人的情況。
懲戒營是額外的編制,不在野戰師原有編制體系中。
燕軍中弓弩手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其實冷兵器時代步軍的精銳程度主要看肉搏兵的比例。
因為肉搏兵往往比弓弩手更加精銳!
專業的肉搏兵都可以披著鐵甲鏖戰,遠比在后面射箭的弓弩手對身體素質的要求高,而且肉搏兵要直面敵人的箭雨和刀槍,對勇氣的需求更大!
簡單來說,肉搏兵不光要自身戰技過硬,還要有強壯的身子骨和超于常人的勇氣。
只可惜,這類人對于生活在相對和平環境里的漢地百姓來說,比例還是太少了。
反倒是燕軍當中,很多兵源都來自窮山惡水的荒蠻之地,都是敢打敢殺的漢子,充當肉搏兵綽綽有余。
漢軍中弓弩手的比例甚高,就是因為敢打敢拼的漢子數量太少的原因。
因為燕軍中的肉搏兵比例較高,白起得以將其細分。
除了穿‘重甲’的先登營外,還有專門使用長槍列陣作戰的長槍兵,護衛大軍側翼的刀盾兵。
三類肉搏兵,先登營是用來破陣和攻城的,長槍兵是用來對抗敵軍騎兵和擺陣的,刀盾兵則是一種萬金油兵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