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的順利讓大燕帝國避免了內部的國力消耗。
百萬大燕火藥工程兵不負眾望,在短短數年時間內,制造了超過百萬的合格鳥銃!
之所以只打造鳥銃而不打造大口徑的重型火繩槍——斑鳩腳火銃,主要是因為趙作仁一直將神圣羅馬帝國當作大敵。
遍觀神圣羅馬帝國的奧地利正規軍和麾下的仆從軍,根本找不到重甲單位,打造空有破甲能力,卻沉重不便捷,有效射程也不遠的斑鳩腳火銃,純粹是浪費資源。
由于鳥銃的使用要求很低,讓燕軍的擴軍變得十分輕松。
而軍隊的大肆擴編,也讓燕軍的規格再次抬升,在軍級組織上架設了一個集團軍的編制。
集團軍是2到10個軍組成的建制,臨時組編,專門負責一路戰線。
現如今在西域以樓蘭城為前鋒大本營的燕軍,就是燕軍中老兵數量最多,裝備了燕國自行打造的所有前裝滑膛炮的大燕第一集團軍。
兵力超過60萬!
當然,這里的兵力不是單指作戰兵力,還囊括了后勤兵和雜務兵,只是燕國嚴格規定不得把民夫算入軍隊當中,不然的話兵力總數還會更多。
之所以不計算民夫,是因為燕國已經實行了嚴格的軍民分離制度,民夫在戰爭時期會臨時征召,但民夫獲得的報酬不算入軍費開支。
在大燕王國,民夫為軍隊服務主要都是徭役。
也就是免費的!
當然,伙食大燕還是會承擔的,在吃不飽肚子的時代里,這種徭役并沒有遭到燕民的強烈抵制。
所謂的后勤兵和雜務兵,也是真正的士兵,而不是只負責苦力活的民夫。
后勤兵其實就是運輸兵,負責沿途護送輜重等等,同樣裝備了鳥銃,擁有一定的戰斗力。
雜務兵和后勤兵差不多,只不過雜務兵承擔的任務比較雜亂,不像后勤兵主要就負責后方的輜重運輸和治安管理。
燕軍中的兵種類別分為三個檔次。
第一檔次是主力作戰師,第二檔次是普通作戰師,第三檔次就是后勤師。
雜務兵不會單獨設立師級單位,而是分散在各個部隊里。
民夫也是同樣的,分屬各個隊伍的主官管理。
其實,神圣羅馬帝國跟燕軍之間的戰斗早在1年前就開啟了,只不過都是小打小鬧,主要是偵查隊伍互相廝殺,以及前哨基地的試探性進攻。
神圣羅馬帝國受限于后勤力量,要修鐵路,仆從軍的戰斗力不咋地,面對堅守在壕溝胸墻等防御工事后面的燕軍,進攻能力嚴重不足,每一次進攻都相當于充當一次運輸大隊長,給燕軍了大量先進的燧發槍。
這些繳獲的燧發槍為燕國時代晉升進度了大量經驗,如今大燕火藥工程師已經通過樣品模版打造出來可以使用的燧發槍,只是成本居高不下,所以還沒有大規模量產。
再就是對于蒸汽機的研發,燕國遇到了瓶頸,只要突破這個瓶頸,燕國立馬就可以進入線列時代。
有了成熟的蒸汽機,大燕帝國就可以展開第一次工業革命了。
面對神圣羅馬帝國的遠征軍,也不用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不錯,別看現在燕軍光是戰兵就擴充百萬,但仍然沒有主動進攻的能力。
主要是火炮方面的性能差距太大。
鳥銃和燧發槍的性能差距在戰場上并沒有大到難以彌補,但火炮方面的差距卻讓燕軍每次遇到神圣羅馬帝國的炮兵時,都會被炸的找不到北……
如果不是神圣羅馬帝國距離本土工廠太過遙遠,運送炮彈耗時良久,鐵路線沒有修到前線,燕國早就守不住了。
因為對于神圣羅馬帝國而言,想要擊敗燕軍的防御工事并不難,只要擺上足夠的后膛炮,然后不分日夜的猛轟,將所有的工事都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