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大捷。
神圣羅馬帝國中亞軍團被全殲!”
身后背著一桿鮮艷令旗,騎著快馬的信使,沖入長安城的街道后,立刻扯開了嗓子高喊。
理所當然的,不是這個信使有多么興奮,而是上級這么要求的!
果不其然,信使所過之處,正在忙碌的長安城居民紛紛停下手中的工作,抬頭朝著聲音來源處望去。
竊竊議論聲此起彼伏。
“現在我們大燕國勢真是越來越強了。
我還記得幾年前那時候,我們大燕可是被西邊來的色目人壓得喘不過氣來呢。
那時候多少漢家兒郎去了前線之后,再也沒回來。
現在,我們大燕的好日子終于來了,哈哈!”
“多虧了那些匠師啊。
也不知道圣上是怎么做到的,一下子派出百萬匠師,每一個匠師都能打造出我們聞所未聞的火器,圣上不愧是受到創世神眷顧的上天之子。”
“唉,也不知道與那個勞什子神圣羅馬帝國的色目人之間的戰爭還要持續多久,我家三個兒子,兩個戰死在與神圣羅馬帝國的戰場上,最小的兒子前些時日也被征召入伍了。
雖說現在大捷連連,但戰場上槍彈無眼,萬一有個意外,我老劉家可就要絕后了……”
這個聲音一出,周圍的喜慶氛圍頓時降了一大半。
這可不是老劉頭一家的問題,長安城作為天子腳下的大城,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沒有享受到多少福利。
最初幾年,燕國內閣執行借刀殺人計劃的時候,長安城的漢人還對戰爭沒什么切膚之痛的體驗,但隨著那些少數民族的青壯消耗殆盡,漢家兒郎自然而然的就要踏上戰場填補巨額兵力損失。
甭管是最初被壓著揍,還是現在捷報一個接一個,燕軍的傷亡數量一直高于神圣羅馬帝國那一面。
最開始燕國被壓著打,神圣羅馬帝國有主力正規軍擔任骨干,燕軍損失大很正常。
但后來神圣羅馬帝國全面龜縮,就連仆從軍也就是所謂的中亞軍團里的‘精銳’部隊都一支接著一支被抽調走,填入歐洲戰場的巨坑當中。
燕軍早已占據了戰略優勢,傷亡數量仍然高于神圣羅馬帝國,這對于尋常人家來說就難以理解了。
實際上,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傷亡,主要是燕軍占據戰略優勢之后,一直處于進攻狀態。
反倒是神圣羅馬帝國的仆從軍全都龜縮在要塞防線之內。
神圣羅馬帝國修建的要塞防線都是按照歐陸標準,以燕國落后一個時代的火炮和槍械,強攻的代價可想而知。
哪怕守衛這些要塞防線的仆從軍士氣低迷,除了人數還算多之外一無是處,仍然給燕軍造成了大量傷亡。
再就是,神圣羅馬帝國的遠東仆從軍只要要塞防線被突破,往往會成建制投降,不愿意拼命,傷亡數量自然不會高到哪去……
這些投降的戰俘則會被前線燕軍統帥甄別一番,部分打散填入主力部隊的缺損當中作為補充兵源,部分作為隨軍民夫苦力,剩下那些冥頑不靈,或者一心想著回家厭戰的人,則被沖入懲戒營當中作為炮灰使用。
總而言之,一個都別想逃離這場戰爭。
神圣羅馬帝國和燕國之間的戰爭,受到折磨最大的不是奧地利人,也不是燕國的漢族人,而是夾在中間的各個少數民族和西域人。
經過神圣羅馬帝國和燕國戰線的反復橫推變更后,如今的西域諸國早已不復存在不說,當地的居民也十去九空。
當初燕軍丟掉西域撤退的時候,自然會大肆搶掠破壞一番,只為給神圣羅馬帝國留下一片爛地。
理所當然的,作為侵略者,神圣羅馬帝國每攻占一地,都要用燒殺搶掠的方式犒勞一番主攻隊伍,結果奪過了燕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