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妹從小就上學,苗族的女孩大部分是不會去上學的,都是男孩子上學。
早些時候秋妹是很不樂意去的,都是男孩子,一個女孩子太孤單,還會被男孩子欺負,她也向阿媽表示過抗議,早上死活不出門上學,可是阿媽說“你就去上一兩年,至少能把自己的名字和阿媽阿爸的名字會寫了就行。”
秋妹想想也行,反正很快她就會寫了。
阿媽一直羨慕漢族人會寫字,會寫字的苗族男人也讓阿媽羨慕。阿媽總說“你看那些會寫字的人,到哪里都不會吃虧,認識字不會找不到回家的路,自己的名字可以自己寫不用請人幫忙。”
秋妹還有個弟弟阿堂,阿堂很愛去上學,因為附近村里的男孩子都聚集在一起,他們可以以上學之名廝混在一起打紙板,上山打鳥逗猴子,河里摸魚等等。但是自從秋妹也上學以后,阿堂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他放學回家晚了阿爸阿媽就會知道他去干嘛了,是去打鳥了還是撈魚去了,秋妹都會告訴阿爸阿媽,平常阿爸阿媽也不大責備,但是農忙的時候想偷懶是不可能的了。因此,阿堂恨透這個姐姐了,也討厭阿媽為什么非要讓秋妹也上學。是的,阿媽在上學這件事情上是很固執的。
阿堂上學比較早,主要是當年國家提倡補辦結婚證的時候阿媽阿爸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很尷尬無助,最后是請人幫忙寫的。所以村里辦學校之后,雖然阿堂才五歲多阿媽就送去學校學習了,本來要送秋妹一起的,秋妹的爺爺奶奶不同意,認為女孩還是在家學習刺繡比較好,要不然再過幾年嫁人,嫁衣都不會繡。雖然一家人都不同意秋妹上學,但是阿媽始終不放棄,爭執了一年以后,阿堂因為年紀小被老師要求留級一年的時候阿媽終于把秋妹也送進學校了。
姐弟兩吵吵鬧鬧一起上了幾年學后,秋妹上了一年初一之后就沒有再上學了,回家幫阿媽種地了。初中學費比較貴,加上中學要到比較遠的鎮上去讀,必須住校,學費加上生活費阿媽阿爸負擔不起,所以秋妹就輟學了。阿爸最近兩年都在幫人挖煤,賺錢給弟弟上學。
自從沒有上學之后,秋妹開始懷念上學的日子,更了解了生活的艱辛,阿媽阿爸的艱辛。
秋妹天生帶有些傲骨,她想給阿媽阿爸好的生活,雖然阿媽阿爸都是把希望寄托在弟弟阿堂身上,但是她執拗的覺得自己也可以是阿媽阿爸的希望,會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而且自從村里出去打工的遠親堂哥過年回來說了很多外面的事情之后更堅定了秋妹的信念——她一定會出去打工賺跟多錢的,看看外面的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