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草已經上路,庭州和津州的府兵也已經奔赴赤州前線,前方戰報不斷傳來。薛暢作佯敗,引得塔里族攻城。薛晴與薛緒分別率兵繞到后方,與薛暢合圍。
另有衛舒率領的一支奇兵,在茫茫草原上突襲塔里王帳,擊殺了新汗王。元晗立即密旨一道給薛暢,命她扶老汗王幼女塔婭為新王,選了主和派部落首領羊弘輔佐。
羊弘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即上表朝廷稱臣,并以老汗王第十三子、塔里族的明珠桑卓王子進獻給元晗。王子的車駕和使臣,隨大周班師回朝的軍隊一起到達京城。
庭州以西的各部,在薛暢佯敗之時蠢蠢欲動,被大周的士兵正面打了回去。現在看到塔里族已經在大周的干涉下改朝換代,也偃旗息鼓,派使臣進京朝賀。
不僅是塔里與赫連部,還有西南的土司,東南的高麗,都派了使臣進京。
元晗已經下旨,改年號為景成。
景成元年的這個新年,注定是八方來賀的的一年,也是群魔亂舞的一年。
高麗王年事已高,幾位高麗王女爭奪儲位無暇他顧。高麗對元晗沒有任何試探的想法的,只有交好一途,所以使臣動身是最早的。
盡管路途遙遠,高麗的使臣還是最早到達京城,甚至比赤州凱旋的軍隊還要早。
十二月十日,高麗使臣拜見元晗后,下榻于行館。夜,元晗于含光殿設宴,款待使臣一行。
高麗的使臣首領姜和信是中原人,官話說的十分順暢。她先轉達了高麗王對于新帝的道賀,又上了稱臣表,進獻了高麗的珠寶金銀等賀禮,送上十二名貌美的舞伎,姿態十足。
元晗即便是明白高麗必然有所求,也對高麗王的態度十分滿意。
酒過三巡,姜和信離席,對元晗行了個大禮“陛下,小臣此次出使,我王還有一項重任托付。”
大殿里的所有人都停下動作,目光都聚焦到姜和信身上,一旦她提出什么無理的要求,便起身駁斥。
“姜使臣請講。”
“我王欲為三王女求娶大周的公主,永結鴛盟。”
眾朝臣的提起的心又落了下來,求親而已。自古以來依附于中原的國度部落,求娶公主的例子數不勝數,這也是國力強盛的表現。
高麗國爭儲的二三位王女,
以三王女出身最高,權勢最盛。若是能娶到大周的公主,得到大周的支持,必然在爭儲中獲勝。
而大周與高麗聯姻,必然能換來東南面十余年的太平,能騰出手來解決了其他的問題,休養民生。是個雙贏的局面。
大周剛剛統一中原不久,又對北面塔里族用了兵,短期內不便再動兵戈。為表誠意,安撫高麗必然要用真公主,不能在宗室里隨意挑個郡主縣主。
泰初帝留下的皇子只有十七皇子元康、十八皇子元序、十九皇子元庭。論年紀,十九皇子元庭才十三歲,沒到出嫁的年紀。元康與元序倒是年紀合適。
送誰去高麗和親?
元晗心中計較著幾位皇子,面上笑著應承“高麗王對我大周的誠意,朕已經收到。三王女一表人才,可堪配我大周的公主。旨意稍后下達,請姜使臣傳信回去,讓高麗王準備迎親事宜吧。”
“小臣替我王謝陛下隆恩。”
大殿里酒宴的氣氛又活躍起來,然而和親這樣的大消息,后宮在第一時間就知曉了。
元康的生父尹太侍與元序的生父許太侍驚惶不已。皇子出嫁,在京城的年節時分還能父子相見,遠嫁的也總有回京的時候。可若是和親高麗,只怕此生的相見無望。
尹太侍更加惶恐。武帝生前,他受徐氏庇護,女兒元曉更是為元昊鞍前馬后。論交情論年紀,怎么都輪不到元序,而是元康。
有什么法子可以保下元康?尹太侍第一個想到薛太后。穩坐武帝中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