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亭舟是個極其矛盾的人。
他少時被收入千機唐門,由門主親自教導(dǎo),和當(dāng)時的少主廖千鴻從來都是同等待遇,其在機關(guān)陣道上天賦之高,甚至將廖千鴻遠遠甩在身后。
藺亭舟與廖千鴻,到底存在多少虧欠和遺憾,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
藺亭舟取代廖千鴻,從他的師父手中接過千機唐門,在歷代千機唐門門主的靈前立下重誓。
終其一生,盡其所能,護千機唐門萬代傳承,死不足惜。
于是在后來的許多年,他一直都是這么做的,保護千機唐門,保護門下弟子。然而朝廷強硬的打壓態(tài)度,是千機唐門作為一個江湖門派無法抵擋的,尤其是,千機唐門立身江湖的根本,機關(guān)與暗器,正是現(xiàn)今朝廷最需要的。
藺亭舟嘗試過去阻止。于是放任入機關(guān)城學(xué)習(xí)的外門弟子去接觸顯貴,這其中,就包括那位出自白鹿書院,曾在云翠山假浮屠秘庫出世時驅(qū)動機關(guān)鳥的葉先生,作為唐門八長老之一的唐蓮,多年后高調(diào)出山,其中或許有江乘月的緣故,但也不妨將其看做是千機唐門放出的訊號。
向來中立隱于蜀中的千機唐門,打算出蜀。
從前朝大楚開始,千機唐門創(chuàng)立之初就是鼎盛輝煌,所懷利器太盛,易惹帝王猜忌,藺亭舟想把千機唐門徹底融入江湖,成為蕓蕓眾生之一,最大程度保留千機唐門的傳承。
但他的示弱并沒有起作用,夏侯凌清理江湖門派的決心如此堅定,六扇門的存在像一把陰影里的刀,只要他稍微露出一點反抗的念頭,那就是一場滅頂之災(zāi)。
朝廷要兼并千機唐門已經(jīng)是必然,而千機唐門,不能反抗。
照一般情況來說,作為門主的藺亭舟應(yīng)該寧折不彎,挺著脊梁走向覆滅,千機唐門近百年的驕傲,不容褻瀆。
誠如肖群所說,藺亭舟此人心機深,行事又喜歡彎彎繞繞綿里藏針,不是個爽利人。
但他又是個心腸很軟的人。就比如他當(dāng)初拒絕少主之位,又比如他沒有打開機關(guān)城的暗門放廖千鴻離開,他始終對廖千鴻心懷愧疚,且是極深的愧疚,他不后悔他做的任何一個決定,因為對于千機唐門來說,事情的結(jié)果是對的,但他又覺得自己好像是錯的,在廖千鴻面前,無論他做的什么決定,似乎都是錯的。
可悲哀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錯了。
廖千鴻是他心底打不開的一個結(jié),多少年來,那結(jié)不僅沒有松開,反而越纏越密,龐大得令人絕望。
藺亭舟被心病纏身已經(jīng)很久了,在這個被朝廷針對的困局里,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既不想看著門下弟子死于六扇門的雁翎刀之下,也不想千機唐門的傲骨被折。
所以他打算由自己擔(dān)下這些污名。
蜀中兩道,川陽道與慶安道,無論是聶謙還是殷元柏,都是極為難纏的人物,還未成長起來的唐不遇,還無法為以后的千機唐門撐起一把傘,于是他設(shè)局,引聶謙和殷元柏相斗。
一頭扎進蜀中打的陸?zhàn)m打破了這場長久的平衡,聶謙和藺亭舟正式對上。
而之后,無論是信陽府尹私養(yǎng)道人修爐鼎之術(shù),還是四海鏢局被滅門,都在他眼里看得一清二楚。
藺亭舟這場局從很久之前就開始準(zhǔn)備了,他需要一根針,把這些零散的布局串聯(lián)自一起。這根針,一開始是陸?zhàn)m,由陸?zhàn)m來撞破信陽府尹徐釗的爐鼎之術(shù),揭開他與凈土宗的勾結(jié),再入四海鏢局,抖出那間地牢里的東西,聶謙與殷元柏的對峙,一經(jīng)挑起,不死不休。
可惜陸?zhàn)m在錦官城無功而返,且被察覺不對的聶謙先行帶走。
于是,這根針就變成了后入蜀的季江南。
季江南的特殊身份,注定他走過的地方都不太平,因自保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