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輕重劍》,領悟了輕風真意和暴風真意的就可以修煉,領悟了流風真意和狂風真意的也可以修煉,領悟了輕風真意和狂風真意的……總之只要是兩種分別代表“輕盈且快”和“狂暴且慢”的真意的劍修,就能修煉,甚至也能契合。
不同的相反真意所帶來的是不同的變化,施展時所帶來的威力大致相似,也都很是強大。
——當然,依舊是領悟了風之真意的劍修來修煉最好,他們在修煉每一式劍招的時候,也都可以細微調整,使得這一門劍法有更多的變化,衍生出無數種奧妙。
而《洞穿劍》的劍修若想每一招都契合就太難了,其每一招的意韻都是相似的,其變動都太微妙,哪怕有劍修試圖去針對每一招都領悟一門分支真意,也會略顯僵硬。一如先前所言,那一半一半的真意,就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
這一門《輕重劍》相較于《洞穿劍》來,便屬于較為花哨的劍法,一共有十八式之多,其中九式是“輕盈且快”的,另外九式是“狂暴且慢”的,可謂相當平衡了。
不過這劍法的精妙在于,它從頭到尾的確貫穿著風之真意的意韻,每一招的銜接都很精妙。
很多劍法的套路是固有的數套,哪個在前哪個在后,哪幾個可以變化,一旦換個不在套路里的,期間就得反應更快,變招更快,否則就會露出破綻來。又或是每一招相對獨立,在與人交戰時單獨出招,招式與招式之間并不連貫,但通常劍招威力巨大,一招出手后,能制造出一個空隙來,讓劍修盡快換招。
而輕重劍卻是輕重如意的,每一劍招都與任何一個劍招可以輕易連接,輕劍與輕劍、輕劍與重劍、重劍與重劍……總之千變萬化,與敵人交戰時,有風則有劍,對方根本不能料想到劍招如何斬出。許是劍招一□□地換過去,又或者是一三三二一地換回來,只要劍修將十八式都單獨練熟,就可以依照對手的反應隨便換招,中間幾乎沒有空隙,每一招都當真如風一般,極為自由。
·
將《輕重劍》的玄妙一一領悟后,晏長瀾放下劍譜,開始演練。
他向來左手瀾風,右手拙雷,盡管可以分別用右手御使雙劍,但還是先以左手習練,以配合日后施展的拙雷劍。
一陣微風起。
晏長瀾左手倏然向前一探,那瀾風劍就籠罩上一層青光,而后順著風向而出,看似輕飄飄的,卻帶出了一道銳利的破空風響!
這是第一式,輕劍。
出手時角度著實刁鉆,叫人在還沒能留意時,就要先被這劍法將皮肉破開。
·
和先前習練洞穿劍那每一式都極盡精準不同,晏長瀾施展這輕重劍時,只管每一式出手都最合自己的心意、最順暢。
他早已將劍招的軌跡章法盡數記在腦中,于是他施展起來也越來越快,猶若潑灑一般,信手施為,酣暢淋漓。
不多會,十八式的劍招就都被晏長瀾演練過一遍,但他并未就此停下,而是再度調整他風之真意的意韻,偽作多種相對意韻的分支真意來,分別化入每一招中,使得兩招輕重劍法都在附著的真意變動中,展露出相似卻有差別的招式來。
待這些劍招自在地演練過多次后,晏長瀾興致起來,再召喚出拙雷劍,把那洞穿劍法也演練起來。甚至雙手都施展附著不同真意的劍法,即使兩門劍法并不配套,可晏長瀾一心二用,各使各的,居然也能順利地揮灑下來……
演練得越久,青紫兩種劍光也愈加穩定,晏長瀾也就能更深地將身心沉入劍法之中。漸漸地,他連自己身在何處也已忘了,只潛意識地記得莫要朝葉殊身邊去,以免傷害到他。
·
晏長瀾一練就是時辰,不曾停歇。
因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