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了,徐思齊是在盡量拖延時間。
中村邁步走了過來,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徐探長,時間很晚了,紗廠的員工需要休息,況且,你們也抓到了罪犯,您看……”
“那就不打擾了。中村課長,感謝配合巡捕房辦案,告辭。”
徐思齊一擺手“收隊!”
目送著徐思齊上了車,中村客氣的躬身相送。
回到紗廠內(nèi),吩咐值夜警衛(wèi)關(guān)好大門,他親自去了一趟地下室,檢查有無異常情況。
十幾分鐘后,中村開車離開了一和紗廠。
……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靠著黃浦江,魚蝦自然是少不了。
每年到了魚蝦價錢最便宜的秋季,家家戶戶大量采購各種魚類,用鹽腌制之后,在門前屋后找地方晾曬。
就如同東北人冬季存儲白菜蘿卜一樣,上海人晾曬咸魚也成了一種習(xí)俗。
久而久之,類似咸魚弄、臭魚巷,這類口口相傳的地名應(yīng)運而生。
咸魚弄18號,是一棟老式石庫門建筑,普普通通的兩間上房,外加一間廂房,以及一個十幾平方米的閣樓。
這里早先是特務(wù)處的聯(lián)絡(luò)點,現(xiàn)在成了特別行動隊的安全屋。
此時,屋內(nèi)依然亮著燈。
燈光下,擺放著一張八仙桌,桌子鋪著一張潦草的手繪地圖。
這是姜斌剛剛畫出來的。
徐思齊目不轉(zhuǎn)睛的看了一會,忽然開口說道“你確定,甬道一直向北延伸嗎?”
“確定。”姜斌回答道。
“那個金屬柜子是什么牌子?”
剛剛看到的東西,記憶還新鮮的很,姜斌稍微回憶了一下,拿起鉛筆寫了一串英文字母,說道“不一定對。商標(biāo)我拍下來了,相片后天就能出來。”
“siens?”
徐思齊說道“如果我猜的不錯,金屬柜子應(yīng)該是一臺交換機柜。”
“交換機是什么?”
“就是電話局機房專用的配電柜。”
徐思齊拿起鉛筆,參照地面上的建筑物,按照大致的比例,在姜斌畫的圖紙上逐一寫上地名。
筆尖落到甬道盡頭時,他稍微停頓了一下,臉色也漸漸嚴(yán)峻起來。
姜斌問道“怎么了?”
徐思齊沒說話,在甬道盡頭位置寫了五個字租界電話局。
公共租界電話局,同樣坐落于三馬路,距離一和紗廠大約五十米遠。
甬道的盡頭,幾乎就在電話局地下。
一和紗廠地下室,其他的都是次要,重要的是甬道。
通過姜斌描述,徐思齊幾乎敢斷定,日本人的最終目標(biāo),就是公共租界電話局。
如果進一步精確,那就是電話局的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