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昌的日子百無聊賴,木子楓終于再次想起此行的主要目的,于是當天就撥打了白智深家的座機電話。
很不幸這次白萍萍并不在電話的另一端,弟弟白智深本人接起了電話。
“明天有時間嗎?”木子楓問。
“有啊,還等明天干嘛,現在就出來吧。”白智深提議道。
“去哪啊?”木子楓疑惑。
“別管啦,我安排好了,咱們還在上次的大橋碰頭。”白智深已是胸有成竹。
于是二人約定好時間,準備再次相聚。
其實木子楓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想去白智深的家中拜訪他的姐姐,自己的同班同學,白萍萍。
當然,單純的白智深也沒有那么高的識人眼光能夠明斷木子楓的意圖,木子楓自己更是不爭氣,思慮再三卻沒尋到一個像樣的借口。
“再找機會吧,總會見面的。”木子楓自我安慰到。
當天下午一點,木子楓準時出現在昌普大橋等白智深來赴約。
幾乎于此同時,橋對向也隱隱約約有三個身影出現在他的視線中,中間那個高高瘦瘦的看著便像是白智深。
木子楓不能確定,只得再次觀瞧三人中的另兩人,
邊上的二位,普通個子,一胖一瘦,常人打扮,屬于那種放在人堆兒里就找不著的不起眼兒角色。
三人漸近,木子楓終得確認其中那人是白智深,于是也上前湊近,展露笑容。
“來的早啊?”白智深率先開口。
“也是剛來。”木子楓答。
“這是小寬,這是小廣,我的朋友。”白智深指著旁邊一胖一瘦二人說道。
簡單寒暄,四人當下就算認識,白智深打算下午帶大家去小廣家邊上的籃球場“拍拍球”。
之所以沒用“打”這個字配籃球,是因為這四人的籃球技術尚不配“打”這個字,充其量只能算“拍拍”,“投投”。
少年們出發走在艷陽高照的道邊,有說有笑,車輛呼嘯而過,匆匆忙忙,與正在品味著閑暇時光的他們形成鮮明對比。
估摸步行了十分鐘,一個在居民區中的籃球場浮現出來了。
四人面對籃筐排成半圓形,隨意投射著手中的籃球。
球彈到木子楓手中,他甚至發現手中的籃球不是皮的,而是用劣橡膠材質仿籃球樣式而制成的大號兒童皮球。
他有一絲尷尬,更深感侮辱了籃球,但礙于“集體效應”,他沒有勇氣提及。
其實說到底,木子楓的尷尬大可不必,他們四人出手投籃了近十分鐘,幾乎沒有一球入筐。
但幾人并沒有感到任何不悅,仍隨性的談天說地,籃球在此刻只是他們手中的消遣品。
正在此時,身后發出“唰”的一聲。
木子楓轉頭望去,一個貌似比自己高年級的少年也正在身后的籃筐出手投籃。
他膚色較深,身材健碩,可以用肉眼分辨出來他經常鍛煉。
再次出手,球畫出一道優美弧線,準確入筐。
他撿球,又是一次標準的三步上籃,球進。
和木子楓踉踉蹌蹌的別扭上籃不同,這個人的身形體態更加自然舒展,兼具美觀和速度。
這邊羨慕嫉妒恨的木子楓,撇了撇嘴,瞄準籃筐,瀟灑出手,他就不信自己的水平會如此差。
果不其然,他手中的籃球也畫出一道弧線奔向目標,只是這弧線的途中并不曾擊中或穿過任何物體,直接下落在地面上,一個尷尬無比的“三不沾”就此誕生。
就這樣,兩邊各自練習著,雖水平高低不同,卻終究井水不犯河水。
不巧,遠處又走來一人,他的出現打破了場上平衡。
一位身著藏紅色喇嘛服裝的大叔抱著籃球向籃球場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