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一個文明的滅亡
國家隊的這名觀察員同樣失敗了,他也沒能完成拯救世界的壯舉。
這并不意外。
不如說成功了反倒是意外。
因為拯救世界并非是一項任務,不是達到哪些條件、完成哪些工作便可以完成的。
類似于拯救世界這種事,準確說其實應該算是一項‘神話級的工程項目’——至少人類從古至今能完成這項壯舉的成功案例只存在于神話故事當中。
此乃天數,非人力而能為也。
而吳良選拔的這些觀察員,送他們穿越,美名其曰是為了‘拯救世界’,可實際上吳良自己都沒把這個當真。
這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更是不可能完成的。
畢竟吳良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通過加入變數來展現一個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簡單來說,就是試錯。
不過哪怕沒有指望過這些觀察員能真的拯救了世界,但他們穿越后的行動也給了吳良一些意外之喜。
例如國家隊的這位觀察員,就將末日拖延了數十年之久。
從本應在新歷293年就滅亡的人類文明,延緩到了新歷300多年才滅亡。
并且哪怕在系統判斷滅亡時,這個冰凍世界的藍星上依舊還有人類個體在白茫茫一片的世界里掙扎求生,數量還不少。
這一情況引起了吳良的好奇。
“你是怎么判斷一個文明是否滅亡的?”吳良詢問系統。
?!卸ㄒ粋€智慧文明是否滅亡在這個宇宙中并沒有某個具體的、公認的、所有文明都認可的模板。但在銀河系里,要判定一個智慧文明的滅亡便可以參考天人文明設計的判定模板。
簡單來說就是誰的拳頭大,那么誰劃定的規則便是規則唄。
天人文明設計的文明滅亡判定條件有三點——
其一喪失對于母星的控制權
其二失去一個資源可繼續并持續發展的棲息地
其三無法再組建起一個穩定、且持續發展的共同體
當某個文明在以上三項中達到一項,便是瀕危文明
當某個文明在以上三項中達到兩項,便是正在滅亡中的文明
當某個文明以上三項全滿足,便是已經滅亡的文明
吳良聽后細細琢磨一下,發現天人設計的這套規則中第二、三項倒是能夠理解,唯獨第一項這個‘母星’…
“母星很重要嗎?”吳良不禁疑惑道。
對于一個在全宇宙發展的星際文明而言,其母星貌似也只是一顆稍微有點特殊意味的普通星球吧?
當我都有成百上千顆宜居、甚至適居星球時,母星也不過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怎么就重要到足夠上升到判斷一個文明是否滅亡的高度上了?
叮——母星對一個文明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越是高度發展的文明,便越是重要。
這不是鄉土情懷,母星的存在,是智慧種族想象的共同體在現實中具體存在的錨定物。這是維系一個文明完整的重要一環,不可缺失。
例如人類文明。當未來某一天,人類文明在太陽系內殖民,在火星與月球上都建立起殖民地。那么出生在火星或月球上的人類,該如何判定他是一個人類,而不是其他智慧種族呢?
吳良琢磨道“那個…生殖隔離?”
?!掣綦x在生物技術高度發達的星際文明中不是問題。甚至這些星際文明中一些追求個性的個體間差異都會大到難以想象。以相貌判定幾乎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但他們偏偏屬于同一智慧種族,同一文明。
吳良聽著這個新的奇怪知識點不由嘖嘖稱奇,并豎起大拇指,想象道“論整活還是他們會玩啊,那場面肯定是老刺激了?!?
也不知他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