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合作。若不是小子有龍門吊,不是小子有渡口規劃設計,小子自認為還沒什么資本跟人家湊,小子有自知之明。”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恩,小子寧愿自己對上李嵩叔侄,也不考慮奢望有人替我擔下。”
好像這小子到東都半年多,確實有進步了。李煒有點欣慰,最起碼這幾句讓他欣慰。
其實,徐義當時是看不清整個事件中的迷霧,不敢去相信任何人。
說真的,不管是渡口里面的份子,還是說渡口周邊配套設施,利益很大。
“好了,老夫在東都是臨時的,三五天就過年了,不準備攜家帶口的來東都,這幾日就在你這了······好久沒吃你小子的飯菜了,快去準備。”
這個徐義沒法拒絕。不管是做一頓飯,還是借住一段,徐義都沒法拒絕。
李煒對人不掩飾跟自己的親近,徐義更需要有這樣的虎皮讓自己扯大旗······
果然,別看三五天就是大年了,這大忙臘月的,一樣擋不住東都官員拜訪信安王的熱情。
衙門都要封印了,徐府門前熱鬧了,比當初李嵩的留守府門前還熱鬧。
感覺徐府是信安王的別院,而徐義是信安王的小輩一樣,每一次接見,徐義都是以小輩的身份作陪的。
“把這些勞什子都收拾起來,知道你沒底子,老夫這一次就不要臉了,為你填填家底!”
看著一個個送來的禮品,徐義是真眼熱,要說不想留下絕對是假的。
只是李煒這樣一說,徐義反倒不好意思了:“信安王,這···這怎么好意思?”
“少廢話!不想要就丟出去。老夫已經多年不曾接受過下官的贄敬了!”
就跟你的名聲是被我敗壞的一樣······不過,我喜歡!
徐義很興奮,真的,這才算有了些家底了。
徐義很開心,這個年必須的過好了。
所以,徐義開始炸丸子、炸麻花、燉豬蹄、做扣肉······把自己能做的,會做的,后世小時候過年的那是物事,一樣一樣做出來了。
今年必須得把這年過好了。
于是,徐義讓家里的匠人按照門楣門框的規格,做了一副桃符: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
“小子,你這桃符······”
“信安王,此為對聯,也是桃符。您不覺得這樣將文字工整的列于門框更有寓意嗎?”
雖然門楣上的歡度佳節一般,不過這門框兩側的桃符確實讓李煒驚嘆。
這小子······
“這又是從何而來?”
“信安王,《易傳》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也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荀子則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合而變化起。《黃老帛書》則稱: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
徐義因為李煒暫居徐府,為對聯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就等著李煒問起來裝逼呢。
“信安王,小子以駢文與律詩為源,便想到了以這種方式做桃符,既不失桃符本意,又彰顯文華高潔。”
徐義總是有驚人之舉,雖然詩文名聲不顯,確實也是有過讓李煒驚嘆的詩文的。
這一次,李煒再一次見識了徐義這種不拘一格的才情。看著掛在門框兩側的桃符,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桃符確實能提升一家一門的品味。
“不錯!自創一方文華形式,很好。小子,既然你早有準備,對此對聯的形式,可有章程?”
“信安王,在小子看來,所謂對聯應該有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詞性相同、結構一致;平仄對應、音韻協調;內容相關、意境完美。”
“比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