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有絲毫糊弄心態的。
所以,徐義制定了標準,就是地方挑選的標準,由自己人,也就是申屠、徐風徐云等,包括凌風子凌云子都上手了,都主導一隊一隊的篩選。
相對而言,他們的交際圈要窄很多,也就少了走關系趴后門的可能。
而且,徐義讓李光弼作為整個內部篩選的主導,具有絕對的決斷權。
主官嘛,是不能在特定事務上有決斷權的,那樣就沒有了任何回旋的余地,把李光弼先擺在前面,推出去,自己留在后面,不是要坑李光弼,是為了留一點最后操作的空間。
這做法見多了,就是法律,最后都有一句什么最終解釋權······
該照顧的名單也都留給李光弼了“李兄,咱神策軍初建,不能跟所有的兄弟隊伍都鬧僵了,也不能把朝堂的臣工都惹了。”
“都有個故舊門生三親四姑的,該走的人情還得走。但是,有一點需要確定,軍城里可以留,達不到標準者,絕不可以以神策軍將士身份留下。”
“軍伍必須是純粹的,干凈的,純潔的。可以允許朝臣的三親六故借神策軍的名居長安,也可以放一手讓他們有個營生,但是對于神策軍的將士,絕沒有商量的余地!”
“主公,該當如何,還望主公那個章程!”
不是李光弼推,徐義的這話讓他糊涂了。一邊讓抬抬手,一邊又嚴苛,這個度的掌握不好定呀。
具體操作者全部是徐義的人,拍板的卻是自己。是,確實給了自己賣人情的機會,可惹人恐怕也是自己吧。
李光弼也不是小白,豈能不懂?
他還真就不懂了。
“李兄,自李兄遵旨到了神策軍,我倆就算是同舟共濟了,即將在一個灶房里攪勺,未來將是可以將后背交給對方的。”
“我徐義不會做出賣兄弟的事。”
“整個神策軍也如此!神策軍的第一宗旨便是同生共死!生死與共!你我共勉!”
“我所說的雙標······也就是兩個標準操作是這樣的我相信,在所有選兵進營后,地方的折沖校尉都在長安城等著信。”
“那么,咱第一撥的選拔,就稍微提高些標準,從而篩選出一些不符合標準的選兵。在選兵過程中,軍城不封閉,消息可以暢通內外的······”
話不需要再說透了,混朝堂這么多年的李光弼能懂。
說白了,就是提高標準淘汰人,再降低標準定人,這中間的消息就是讓賣人情的。
“這只是留在軍城的標準,而五千選兩千的標準,那是絕對要不得一點含糊。留軍城可以,混營生也可以,讓神策軍實力降低絕對不行。”
“前期的遴選留余地,就是為后期的優中選優堵所有人的嘴。已經承了情,再得寸進尺就說不過去了。”
這是十七八歲的腦子嗎?李光弼聽完徐義這百轉千回的想法,有點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將軍的腦子。
這彎彎繞,堪比多年老吏,就是一只老狐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