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一年,而火器作坊存在快十年了,這一點就不要再牽扯了?!?
“重點應該議定,如今乃至以后火器作坊的存續······”
這也是當初崔渙和徐義議定,由他倆人撥亂反正,將議論轉移到議題上的言辭,沒想到讓李適之搶去了。
挺好,徐義感覺自己完全可以做個旁觀者了,隨便他們怎么說。
自己越是舍不得神策軍,舍不得火器作坊,就越能促進自己的想法得償所愿。
“正是如此。朝廷已經議定的事故,就無須再議了。如今是因為徐侯請奏調撥錢糧的原因,從而商談神策軍是否留存······”
或許這時候,楊國忠是真的想讓徐義成為他的助力了,或者是為了避免李林甫那邊因為這個翻案再增加什么助力,居然接上了李適之的提議。
這一下,就算是徹底將話題定在是否留存火器作坊和神策軍安置上了。
這是徐義和崔渙沒有料到的。
本以為,這些茬口,都需要自己安排的人來接茬······還好,沒有跑偏。
徐義知道自己該著出頭了。
“陛下,火器作戰是一套完整的,閉環式的作戰方式,火器威力并非是簡單的采買火藥彈,采買火銃,而是需要將士們接受符合要求的規范化訓練?!?
“神策軍之于幽州大勝的原因,是臣在細柳營軍城兩年多的訓練效果,而非火器本身?!?
“火器是死物,如何使用才是關鍵,作戰的根本要素還是在人,在將士,確實非火器本身。這也是臣當初請求陛下恩準神策軍調動的根本所在?!?
“本來,臣以為,只要神策軍將士在大盛朝所有軍伍中將火器作戰的方式方法傳承,就能實現火器推廣的目標。但是,事與愿違,地方節度使的財力,以及朝廷稅入,都在考慮盡可能節省開支。”
“如此,就造成了火器在當下成為了雞肋一般的存在,實在非臣之所愿。”
“火器乃至神策軍是否留存,臣以為,并不能以火器在推廣中出現了偏差而武斷的撤銷神策軍,撤銷火器作坊······”
徐義的理由已經講的很明白了,也確實是能站得住腳的理由。
剩下的,就看朝廷的決斷了。
原本徐義和崔渙商量,就是要將這樣的難題交給朝廷,然后在朝廷無法討論出結果時,再拋出神策軍繼續留存,但將神策軍撇開朝廷供養,實現雷同于地方節度使那般的供養方式,從而達到徐義帶神策軍出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