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此。按照都督府中的記載,一般在這樣的宴席上,地方鄉紳會提出給都督府繳納錢糧的數額和比例。”
“據都督府以往的記載,沒更換一任大都督,安西四鎮的鄉紳都會宴請大都督以及副將,在宴席上達成相互都能過得去的利益劃分契約。”
“其中主要涉及過往客商、貨品轉運以及夏秋兩稅等等。從以往的慣例看,一般我大盛的大都督,不參與安西四鎮的商貿管理,基本上都是委托地方鄉紳負責,大都督府只需要抽取相應的份額。”
“畢竟整個安西四鎮的商貿活動,基本都集中在這些地方鄉紳手里。就干脆將過往客商的事務也一并交予他們處理了。”
“另外,大都督的吏員,包括整個大都督府各衙門的吏員,基本上都來自這些世家大族,甚至于有些官吏都是在朝廷備案的有品級官員······”
徐思順跟徐義的匯報是一點都沒有夸大,反倒有些刪減了其中可能引起徐義惱怒的部分。
事實上,雖然大盛的軍伍在負責安西四鎮的軍事防御,實際上,整個安西四鎮的衙門,基本上都是有安西四鎮的這些世家在把控著。
也是,不管朝廷的科舉,還是大盛世家大族的舉薦,所有做官者,有幾人會到這些邊州任職?即便是有,也大多是在軍中任職。
治理一地是需要有官吏的,在中原無法派遣相應官員時,歷任大都督不得不妥協,接受這種現成的辦法。
抽取錢糧養軍,不參與,甚至不干預安西四鎮地方的治理事務。
徐義也聽明白了,就是徐思順說的很含蓄,徐義也聽明白了,甚至明白了徐思順這樣匯報背后的建議。
說白了,也就是想讓自己做一個清閑大都督唄。安西四鎮由他們這些本地派管理,絕不會少自己該得的任何利益。
該養軍養軍,打戰打戰,還能向朝廷奏報,如今的安西海晏河清,四海升平······
若徐義是一個單純的來這里鍍金的武將,徐義覺得自己也會接受這樣的方式。
畢竟,從大盛開朝將安西這些綽爾小國滅掉后,就沒有趕盡殺絕,就是實行了這種羈縻的辦法將此地納入版圖的。
武將駐防,地方供應,名義上的大盛疆土,甚至實質上確實也受大盛朝廷的宣調,挺好。
可徐義這次是帶著項目來的,是帶著無盡的財源來的,若真的按照以往的辦法,自己做那個不理閑事的大都督,也就意味著自己必須得給這些所謂的世家做嫁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