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拍攝的電視劇或者電影最終不能過審,是整個劇組第一不愿意生的事情,那么演員臨時出了變故不能來演戲,對整個劇組來說,就是第二不愿意生的事情。
合適的演員沒有如期到位,再牛逼的導演也無法完成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拍攝。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位要做土豆燉牛腩的廚師,他把鍋都燒開了,結果現(xiàn)最重要的牛腩沒買,他的心態(tài)八成要崩。
因為再有能力的人或團隊,做事時如果缺少必要的條件,也不會成功,所以一位合適的演員就是一部電影成功的必要條件。
正因如此,陳敏昊其實也格外關注思遠這個角色的演員到崗情況。
因為觀眾是非理性的,他們往往看不到,或者不愿意去了解事情背后的邏輯,只選擇關注事情的表面及其直接的情緒。
如果《偵探》中思遠的合適女演員一直不到位,劇組選擇將就的話,很可能會導致陳敏昊作為主演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就糊了。
觀眾、投資方、其他導演無法精準地判斷出陳敏昊演技不錯,在《偵探》中票房的貢獻不小,他是被不合適出演思遠的女演員耽誤了。
他們只會草率地得出一個結論陳敏昊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糊了,陳敏昊扛不起票房。簡單歸因,是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會犯的通病。
不過雖然陳敏昊很想和導演一起,共同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胡德導演沒有主動開口讓陳敏昊去找合適的演員,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主演,比如王若舟,黃菲菲都沒有主動張羅這件事,這讓陳敏昊有點不好意思開口。
在陳敏昊看來,在別人沒張口尋求幫助的情況下,冒然主動提出幫助未必討人喜歡,甚至還容易給人留下愛管閑事的不好印象。
除此之外,陳敏昊幫助別人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等火災生之后去救火,而不是幫人預防火災。
在前世,陳敏昊曾經(jīng)讀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個名醫(yī)叫扁鵲,有一天魏文王問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是醫(yī)生,那么你們三人哪一位醫(yī)術最好呢?”
扁鵲回答道“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不解地問道“那為什么你是三人中最出名的呢?”
扁鵲回答道“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
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xiāng)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jīng)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y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這個故事給陳敏昊的啟示,不是做人要謙虛,也不是我們要防范于未然,而是以后幫助別人的時候,在一件事情的早期幫助別人的收益,遠沒有在這件事變得更糟糕和嚴重之后的收益大。
越晚幫忙,事情會越糟糕,那么解決的問題就越大,別人認為你的功勞也就越大。
現(xiàn)在劇組因為思遠的演員的缺位,節(jié)奏已經(jīng)放緩一周了。而且到目前為止,導演胡德沒有找到一個相對靠譜的能出演思遠的演員,所以現(xiàn)在整個劇組都陷入了焦急的狀態(tài),莫名的無力感縈繞在整個劇組心頭。
而且這件事如果再拖沓下去的話,像王雪晴一樣的牛鬼蛇神都會跑出來,所以陳敏昊覺得現(xiàn)在的時機點差不多了。
陳敏昊微信給胡德導演“導演,我們的思遠您找得怎么樣了啊。”
胡德馬上就回了陳敏昊微信“當面說吧,你現(xiàn)在來我的房間,918。”
陳敏昊敲門進了酒店的918房間后,看到導演胡德整個人都癱坐在沙上,是制片人田林幫陳敏昊開的門,田林的手里還夾著一根點燃的香煙。
兩人的煙抽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