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榮確實是一個好搭檔。
陳敏昊剛提出了要調整專輯中歌曲數量的想法,他便立馬給陳敏昊重新梳理了專輯制作項目進度表,并確定了接下來兩周的關鍵任務
目前陳敏昊寫歌作曲的進度是46,錄歌混音的進度是26,v的進度是o2。
陳敏昊接下來兩周的重心依然是寫歌。
在吳洪榮看來,陳敏昊這張專輯已經成功了8o。一張專輯除去少部分狂熱的粉絲,它的受歡迎程度很大程度上最終取決于專輯的質量和聽眾的偏好,至于宣傳、推廣只是讓更多人了解到這張專輯的手段。
陳敏昊目前創作出的4歌曲,每一都是經典。因此即便陳敏昊接下來創作的歌曲相對平庸一些,這也不會影響陳敏昊的第一張專輯《離別》就沖擊白金唱片,甚至成為經典。
但是,在陳敏昊看來,拿出的四歌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的編曲才是一場要打的硬仗。
或許在吳洪榮,乃至絕大部分音樂人看來,創作一張專輯最大的難度是寫歌作曲。但是對陳敏昊來說,真正難的工作是編曲。
陳敏昊腦子里還有上百地球的歌曲作為后盾。但是他對編曲的了解幾乎為零。
作曲和編曲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事情,一個人他或許沒有音樂基礎,創作寫詞還好,作曲也許還行,畢竟有感覺就可以了。但是編曲不是這樣的,編曲你必須懂很多知識
最基本樂理需要懂,和聲需要懂,配器需要懂,音樂風格需要懂,一般還要懂制作音樂,最重要的還要把耳朵練的很厲害。
其實在現代音樂中,特別是流行音樂里,負責作曲和編曲往往是不同的人。
作曲者重要的是對旋律的把握和靈感,而編曲者考慮的是如何用技巧體現這個旋律。簡單來說,作曲者是給了骨架,而編曲者則是給了血肉。
陳敏昊穿越后的世界并非是音樂的荒原,這里并不缺少編曲的高手,陳敏昊之前所有的歌曲都是吳洪榮找人編曲的,從效果來看還不多,陳敏昊原本是不用操心歌曲的編曲的問題的。
但是這個世界的華夏風沒有成長起來,所謂的華夏風不過是歌詞變得文縐縐的,或者歌詞中包含一些華夏的傳統典故。但是在配樂上,還是與一般的流行音樂沒有什么區別小提琴、鋼琴、吉他等。
這不是陳敏昊想要的華夏風歌曲。
陳敏昊想要的華夏風,或者說,他想用《千里之外》和《煙花易冷》傳遞的其實是古典的味道,通過加入一些東方樂器如二胡、古箏、簫、琵琶等。讓通曲音調婉轉,回環,體現傳統東方的美感。
千金難得,一將更難求。
前世,周杰論的《東風破》打開了中國風的大門,他的《如雪》、《千里之外》就是其延伸,《青花瓷》更是把中國風揮到了極致。
在周杰論開辟了這條道路之后,才有更多的人開始涉獵這一個音樂領域。
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周杰論,所以沒有一個編曲者有過類似的經驗,甚至能直觀感受明白陳敏昊到底要的是什么的人都沒有。
陳敏昊看似隨口答應下來,讓錢錦運來做這兩的編曲,其實是經過考慮的
第一,在中國風方面的經驗欠缺是這個世界編曲者的共性問題,換一個人也不會更好。
第二,錢錦運在流行樂方面,編曲的經驗和能力還不錯,他的《后來》和《離人》的編曲陳敏昊都比較滿意。
第三,錢錦運做事追求極致,從《離人》的編曲上,就可以看出錢錦運是個細節控。這原本先拿出來的歌曲,因為錢錦運太糾結細節,以至于讓《離人》在《后來》后面錄歌。探索一個新的領域,追求極致的態度非常重要。
第四,錢錦運人比較皮實樂觀,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耐艸”,屬于遇到一個讓乙方改2oo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