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的二袁關系并不好,關東諸侯在袁紹和袁術的麾下組成了兩個陣營。
袁紹、曹操、劉表、青州等諸侯為一個陣營,袁術、公孫瓚、已經不在世的陶謙、繼承孫堅遺志的孫策等諸侯為一個陣營,又有諸如劉備、呂布等左右逢源。
在南方的消息早就傳到袁紹那里,袁紹一聽說袁術進軍南陽,早就坐不住了,在曹操的使者還沒到冀州就發書劉表,命他攻伐南陽。
與此同時,兩方的使者同時進入許昌,讓曹操出兵,夾擊在南陽的袁術。
雖然曹操也想要拔掉南陽這顆釘子,但是實在抽不出手來,只得讓曹仁整備兵馬,荀彧等人籌措糧草,待春耕結束后再出兵。
——————
天子的制書到的時候,袁術剛剛將劉勛等將的兵馬安排到宛城之外扎下營寨。
孫策也終于磨磨蹭蹭開始行軍了,但是袁術聽從了賈詡的建議,讓孫策不必來南陽匯合,直接領著江東本部萬人攻取樊城。
值得一提的是,劉勛帶來了不止有三萬兵馬,軍中還有一個人令袁術欣喜不已的人,劉曄。
一見此人,知道是歷史上那個正兒八經的漢室皇裔,袁術二話不說就攏入自己的幕府之中,拜為從事,劉勛沒奈何,也只得割愛。
袁術在宛城的府邸是南陽世家黃氏進獻的宅子,此刻,宅子上的牌匾已經換成了“吳侯”,宅內燈火通明。
袁術領著手下一眾文武開始商討將出兵襄陽的劉表打回去,至少讓正式碰一碰,免得到時候總是打南陽的主意。
“子揚,依你之見,我軍勝算幾何?”袁術一開始就問向這個歷史上聲名不顯,卻次次料事如神的人物。
劉曄與袁術一樣,一身華服,身上沒一件便宜貨,他摸了摸腰間的玉玨說道“袁公,我軍總計兵馬有本部三萬五千,張繡將軍五千,劉勛將軍帶來的三萬人馬,若是再將孫策的一萬本部算上,總計八萬大軍,安有不勝之理?”
第一次完全認識到宿主給自己留下的豐厚家底,袁術有些膨脹,確實如此,不帶一絲水分的八萬百戰精銳,這天下還沒有人有這樣的實力,當之無愧的第一諸侯!
要知道,這可是還沒有完全動員袁術所轄地域的結果,天胡開局!
袁術雖然心中高興,但是又有些頭疼,看了看堂下的紀靈、張繡、劉勛、雷薄、陳蘭等將,沒有一個統兵大將。
冷兵器時代的大兵團作戰考驗的是統帥的綜合能力,對戰場的節奏把握是極為重要的,一波一波的攻擊、防守交替,極為復雜。
要是周瑜在自己麾下就好了,袁術不無郁悶的想到。
“賈公,樊城不過兵馬千人,孫伯符定然可以一鼓而下。不知襄陽可有消息?”
袁術將袁渙手中暗間一分為三,分別交給袁渙、袁安、賈詡三人組成風聲、內侍監、繡衣三個機構,相互制衡,互不統屬,直接聽命于袁術。
賈詡深諳明哲保身之道,接下繡衣指揮使后愈發低調,只見他整理了思緒,道“袁公,連日來,袁紹、曹操、劉表三人交往密切,手下使者互通,在下擔心,三人合兵齊進,淮南數面受敵。”
袁術嘿嘿一笑,道“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先不管許昌曹操,我那位大兄怕也是鞭長莫及,我意急攻劉表,先把他打服氣再說!”
賈詡等文武知道袁術主意已定,紛紛稱是。
袁術霍然起身,道“既如此,傳令孫策,令他攻下樊城后不必逗留,直接取新野,直奔漢水,我留一萬人馬守宛城,盡起五萬大軍為中軍,為他支援。”
——————
卻說袁術的命令傳到樊城,孫策橫槍立馬,從天明攻城,直到黃昏才將樊城攻下,樊城守將直接被孫策陣斬。
一身血污的周泰聽到袁術的命令,看著回宛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