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亦擅長察言觀色,見姒癸神色不對,便知所言非對方所需。
隨后話語一變:“人道,還有一種展現形式,那就是合群,推選出一名領袖,去帶領整個種族前行。”
“在上古時代,我們稱之為首領,而后各大部族首領會盟,推選出來的稱之為人皇。”
“人皇以德行治理四方,以武力擊退來犯之敵,保人族子民安然無憂生存下去……”
姒癸聞言喃喃自語:“這就是所謂的圣王之道嗎?”
“照這么說,我不該鑄造人道至寶,而應該鑄造天帝至寶,畢竟天帝之位,融合了天地人三道。”
可他心里依然覺得,還是應該鑄造人道至寶。
道貴在專精,而非多。
姒癸沒有急著下定論,而是看向一直保持神秘的燧人氏。
“前輩聽了兩位前輩的高見,心中所想,可否說出來供大家參考?”
燧人氏微微點頭:“雖不成熟,亦不妨礙給天帝借鑒一下。”
“神農、伏羲兩位圣皇所言,的確是人道外在體現之一,曾經老夫的觀點和他們一般無二,頂多再加上一點老夫自己的理解。”
“其實天帝也知道,就是所謂的薪火傳承,源源不滅。”
“后來一想,這又何嘗不是人道外在表現之一?老夫又何必拘泥其中一種呢?”
姒癸腦海里隱約有靈光閃過,催促道:“前輩繼續說下去。”
燧人氏不慌不忙道:“沉迷七情六欲的是人道,不惜一切追求長生不死的是人道,稱皇稱王的亦是人道,何處不是人道?”
“這便是老夫的理解。”
意思是混在一起大雜燴嗎?
這倒和他所想的善假于物有些類似。
可依然不是他想要的。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姒癸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好像說了些什么,又好像啥都沒說。
他想了許久,沒有答案,遂不再糾結,微微平復心緒,問道:“人道可有什么堪比先天的寶物?”
既然問人道收獲有限,那就問點別的。
燧人氏第一個說道:“老夫手上有兩件,一是當年費盡心思凝煉出來的人道火種,因擔心在老夫手上失傳,故留在了寶塔之中,現在已落入你的手中。”
“二是一條葫蘆藤編制的藤杖,因葫蘆藤是先天之物,受老夫溫養多年,威力比當年只強不弱。”
“你若想要,老夫就送給你了。”
神農氏接道:“神農鼎,老夫煉丹熬藥之物,神農尺,老夫丈量土地,輔助種植糧食之物,萬毒囊,老夫嘗百草遺留下來的毒藥匯聚而成,若對你有用,你可拿去。”
伏羲亦不肯落于人后:“河圖洛書,以及本皇后天領悟的八卦圖,有利于你演算天機,要的話只管拿走。”
放在以前,姒癸肯定很感興趣,但現在情況不一樣。
這些寶物雖然很好,但根本無法與其他圣人的至寶相提并論。
到了現在,姒癸不再掩飾,挑明了說道:“晚輩要的是可以對付圣人的至寶,而非一般的寶物。”
三皇聞言默然。
對付圣人,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
再說,他們要是有對付圣人的至寶,結果只有兩個。
要么他們憑借至寶令圣人投鼠忌器,不敢欺壓太甚。
要么他們死于圣人之手,至寶被搶走瓜分。
后者的可能性遠大于前者。
擁有遠超當前實力所能夠擁有的寶物,那便不是寶物,是大禍。
正當姒癸要放棄的時候,燧人氏突然問道:“天帝成了圣人,亦不得安寧嗎?”
姒癸嘆道:“在成為圣人之前,晚輩和前輩一樣的想法,以為成了圣人,就萬事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