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臥室里,羅卡并沒有看成人電影,也沒有嗑藥。
這段時間里,他每天早睡早起,堅持健身,飲食和作息趨于規律,經過兩個周的努力,他慢慢地改掉了這些不了習慣,只是偶爾酒癮和藥癮發作,他也能咬牙克制住。
在這個過程中,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男人要對自己狠一點才會對別人更狠。
啪嗒啪嗒~
電腦桌前,羅卡開始工作了,他在抄劇本。
他是一名職業編劇。
才入行的時候,老編劇們說,想要上手快,就要多吸取別人的成功經驗,多分析一些成功的電影劇本,那些劇本就是營養品,能吸收多少,就有多大的潛力。
羅卡覺得有道理。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做編劇的要是不分析上百部成功的電影腳本,怎么能出頭呢?除非有錢有背景。
羅卡孤兒一個,沒錢沒背景,萬事只能靠自己。
入職之后,在工作的頭兩年,他每周平均要分析分解兩部大電影,主要有好萊塢電影、東洋電影、高麗電影,還有本國的。
這些電影不論票房多少,只要豆瓣評分高,他都會逐一分析。
從劇本本身,到臺詞設計、拍攝手法、鏡頭語言、故事情節、人物刻畫,再到配樂、燈光、道具、剪輯,甚至連一些電影的評論也沒放過。
分析電影的成功之處和失敗之處。
每部電影都要寫上幾萬字十多萬字的劇本分析心得,《教父》系列,他曾寫過超過十萬字的心得,不是復制粘貼,而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寫。
一開始新入職的編劇都寫,寫完之后大家交換心得,還開會討論,評論誰寫的最好。
大家喝著小酒,分享著寫作經驗,那樣的日子很充實也很愉快。
可過了半年單位只有他一個人寫。
因為入職久了,大家漸漸地明白了一個事實,劇本寫得好再好也沒用,能拍出來的劇本才是好劇本,能賺錢才是硬道理。
這話是實話。
羅卡也是試著寫了兩個劇本交給上面,可惜沒有一點點回應。
他自覺水平不夠,便安心學習。
學了兩年,他本打算兩年磨劍,一鳴驚人的,可惜制片廠倒閉了。
他成了一個野生編劇,四處打零工。
之后七年,他參與過近百部電影電視劇的劇本創作。
可惜沒一部電影是他獨立編劇的,就算劇本拿了獎,也拿的不痛快。
前世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獨立完成一個劇本,獨自一個人上臺領獎,只是到死都沒有實現。
這一輩子呢?
他想還是有可能的。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就是那種可以住花園別墅的人,另一種就是我們這種給那些住花園洋房的人剪草洗車的人,如果成了職業球員,這一切都可以改變”
這是電影《一球成名》的臺詞。
這些天羅卡一直在思考抄哪部電影。
恰好不久前有一部英國足球電影叫《我愛貝克漢姆》,在美國上映,制片成本不到五百美元,全球票房達到了7600萬美元,引起了一陣運動題材電影熱。
羅卡思考了許久,決定抄一部跟足球有關的電影,也就是《一球成名》。
這部電影的票房成績并不高,但是這部電影的評價很高,又是一部足球電影,前身就是個國腳,現在寫出一部有關足球運動的電影就不會顯得突兀。
所以深思熟慮之后,他打算拿這部電影做處女作。
《一球成名》講的是一個足球少年的美國夢。
電影中,主角小時候背井離鄉,跟家人來到了洛杉磯。
他在中餐館打工時,經常出現在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