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也就是8月29日,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開幕。
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誕生于1932年,比戛納電影節早14年,比柏林電影節早19年,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
每年8月底到9月初在利多島舉辦。
威尼斯電影節和戛納、柏林電影節不同。
威尼斯更注重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評判標準為‘藝術性’。
而戛納電影節兼顧影片的商業性、藝術性。
柏林電影節更注重意識形態。
這也是羅卡能拿到戛納影帝,卻沒把握拿到威尼斯影帝的原因。
下午三點多,在威尼斯大劇院,舉辦方舉辦了開幕儀式,現場來了很多明星,也有很多熟人。
老對頭皮特、大美人凱特布蘭切特、老熟人克里斯蒂安·貝爾、老戲骨湯米·李·瓊斯等等,一大半明星來自美國好萊塢。
剩下一小半來自世界各國,其中華人面孔最多,評審團主席老謀子、江文導演、李鞍、杜祺峰、賈柯樟、梁超偉、劉清云、小湯等等。
威尼斯電影節是華夏電影的福地。
每隔兩年華夏電影就會拿到一次大獎,威尼斯電影節歷史上一共有兩個導演拿過兩次金獅獎,其中一人就是義謀張導演。
今年將迎來第三人,李鞍導演,05年他拿過金獅獎,今年會再拿到一座。
去年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賈柯樟憑借《三峽好人》拿到了金獅獎獲。
也就是說華夏電影三連冠,簡直有點嚇人。
今年華夏電影表現同樣突出,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有22部,4部來自華夏,李鞍《色·戒》、江文《太陽照常升起》、杜祺峰《神探》、李康生《幫幫我,愛神》。
華夏電影在威尼斯幾乎可以跟好萊塢電影相抗衡。
“凱利先生,五月份你在戛納神奇地拿到最佳男主角,這一次你還會繼續上演奇跡嗎?”
紅地毯上,有記者問到。
羅卡指了指天空,“上帝知道!”
“難道不是幸運女神嗎?”
凱拉打趣道。
“你不就是我的幸運女神嗎?”
“no,我當不起!”
兩人在地毯上拍了幾張美照,跟著《贖罪》劇組走進了威尼斯電影宮。
在主放映廳里,開幕電影《贖罪》即將上映。
“羅卡,這是托尼,托尼,這是羅卡凱利先生!”
放映廳里,李鞍指著梁超偉介紹道。
聽到梁超偉的英文名,羅卡差點沒笑出來,他跟梁超偉打了聲招呼,又把身邊的凱拉介紹了一下。
“梁先生,你看過我演的巴西版《無間道》嗎?”
羅卡問道。
梁超偉怔了下,“看過!”
“我們演了同一個角色,你認為我演得怎么樣?”
“很棒很精彩,比我演得好!”
“謝謝,可王佳衛導演說,我的演技只有你四十歲的水平,我還需要向你學習。”
“你太謙虛了!”
梁超偉笑道。
“羅卡,王佳衛導演說過那種話?”
李鞍好奇道。
“是的!在拍攝《藍莓之夜》的時候,我問王導演,我和梁先生的演技相比怎么樣?王導說,我最多只達到梁先生四十歲以前的水平。”
李鞍點頭,“說得不算錯,在我合作過的演員里,托尼的演技最出色,演技超神。”
“不敢當不敢當!”
梁超偉連忙謙讓。
李鞍笑了笑,“羅卡,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