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沒有多么的高尚。
重生前,雖然也隨手捐過不少錢,但都是百八十塊的小錢,對他來說,也就一包煙錢而已。
重生后,則又多了一點點愧疚,畢竟他賺的錢并不是純憑真本事賺來的。
要是沒有重生這個機會,他十輩子都賺不到這么多。
所以,他做慈善,也是想彌補一下。
而且做企業做大了,這種事情是絕對免不了的,你不做點慈善表示一下態度,能被民眾罵到自閉。
相反,多做點好事兒,對樹立和維護企業形象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慈善是慈善。
不能讓慈善影響到企業本身的發展,這是重點。
這也是他叮囑老宋同志,千萬不要盲目擴大資助范圍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羚羊科技雖然不是很缺錢,但也沒有富裕到可以大肆撒錢的地步。
最好的辦法,就是鎖定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先真真正正的幫助到一些人之后,再慢慢擴大。
真的,給一萬個貧困學生每人發一百塊錢,真不如給一百個貧困學生每人發一萬塊。
雖然前者的影響力會更大,因為說出去好聽啊,羚羊科技一下子資助了一萬人。
一萬人吶。
而且這樣廣撒網,輻射范圍更廣,容易讓更多人記住羚羊科技做的好事兒,雖然只有區區一百塊錢,但也是真真切切的發到手里了,很容易攫取聲望。
但那不是徐楊想要的。
做慈善,可以揚名。
但單純的為了揚名而將慈善事業搞成異常利益最大化的交易,真就有違本心了。
他不反對其他人這么干。
但他自己是絕對不會這么干的。
有所為有所不為。
他就是這么一個人。
至于其他人會不會說三道四。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凡是個人,就一定會被其他人說三道四,從古至今誰也躲不開。
尤其是互聯網時代,這種聲音還會被無限放大。
正如之前他講的那樣,互聯網就像一個巨大的喇叭,把所有人的聲音都擴大了幾十萬倍上百萬倍。
沒有互聯網的時候,對著你說三道四的是村口的大媽大爺,但只有大媽大爺們能聽到。
但有了互聯網,對你說三道四的還是村口的大媽大爺,但能被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網民聽到。
看起來聲勢浩大。
但本質上沒有任何改變,內容還是那些內容,說話人也還是那些人。
只要對得起本心,就沒有人能影響到他的決策。
像杭城馬,什么時候在意過網民們的種種議論?
在意?
在意是因為做的確實不對,內心有虧,不得不在意。
舉個例子,對螞蟻森林這一項目指手畫腳批評甚至謾罵的聲音也不少,但為什么這項目卻始終沒有被那些聲音動搖?
因為不管怎么批評,這個項目就是個好項目,哪怕進度慢甚至宣傳的有些過度,都改變不了這個項目實實在在的做了一大堆正確的實事,而且是那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實事。
徐楊做的慈善也一樣。
他做他的。
其他人批評其他人的。
誰也別影響誰。
尤其是那些沒有得到實惠的人,再怎么批評他,也改變不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嫉妒。
想通這一點,做事兒就很輕松了,完全沒有包袱。
所以,跟老宋同志聊了一會兒后,他只覺得更加放松。
甚至非常開心。
因為他的行為已經真真切切的幫助到了一些人。
助人為樂。
這個詞真的非常精準,幫助人真的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