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互聯網上。
連傳統媒體這塊也被驚到了。
羚羊科技這邊的電話瞬間被各大紙媒和電視臺打爆了,全是申請采訪和打聽相關信息的。
因為這個消息,真的太過勁爆。
而且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也不是一般的合作方式,而是合作層次和力度很深很強的那種。
正常來說,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啟動,要么有資金的注入,要么有股權的交換,一旦達成合作,基本上就可以放心把后背交給對方。
而羚羊科技和某度之間的合作方式則有些奇葩,只在兩個公益項目上有合作,分別是小桔燈和百科,外加技術共享。
按理說,這還沒達到戰略合作的層次。
但誰讓徐楊和小李子比較投緣來著?
雖然不能說一見如故,但確實比較談得來,尤其是小李子,確實好相處,也好忽悠,交情越深,月好忽悠。
只要倆人的交情沒斷裂,這合作就能持續下去。
而且這只是個開始,以后肯定會有更多的合作,因為雙方沒有業務方面的沖突,不存在利益競爭,兩個創始人還是老鄉。
連公司的風格都是互補的,一個技術起家,技術儲備相當深厚,一個商業開業極其出色。
可以說,這是天生的合作伙伴。
就算以后要拓展新的業務,也可以通過協商或者其他方式進行協調,不用像某些企業一樣瘋狂燒錢死磕,比如說都要做音樂,音樂版權這塊肯定會有競爭,正常情況下就是比錢多,燒錢抬價,但羚羊科技和某度完全可以以相互授權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不但避免陷入惡性競爭,還能相互補充對方的版權庫。
這就是戰略合作的好處。
更大的好處還在后邊,比如說發現一個很有前景的項目,兩家可以同時出資入股,風險共擔收益共享,這可比單純的一家公司下注要靠譜的多。
反正不可能一家公司把所有賺錢項目都做了,總要有合作伙伴,那么,肯定要優先選擇自己信賴也信賴自己的啊。
還有比戰略合作伙伴更值得信賴的?
而某度就是這樣一個靠譜的戰略合作伙伴。
甭管小李子的口碑崩沒崩過,都改變不了他是個合格的合作伙伴的事實,比大小馬更適合。
因為合作伙伴不是看誰能力更強,而是看合不合適。
小李子優勢是技術開發,劣勢是商業開發。
而徐楊則恰好相反。
所以,這倆人是一談即合,短短幾天時間里就確定了深度合作方式,甚至沒有多少正兒八經的談判,更沒有搞什么董事會舉手表決的把戲,倆創始人直接把這事兒定下來了。
嗯,也就這個時候才能這么快捷的做決定,因為倆創始人都對公司有絕對的掌控權。
要是等上市之后,可就沒這么簡單了,各方面都要通報,要挨個說服董事會里的大小董事。
尤其是小李子,在某度上市之后,小李子手里的股份真不剩多少了,雖然還有絕對的控制權,可如果不能說服各大股東,那么董事會是有權利否決小李子的一些決策的,就像某度的醫療廣告這塊,真當小李子不想改?實在是改不了,因為一改動,股東們的收益就會減少,這是他們絕對不允許的,所以小李子只能繼續挨罵。
但現在就沒那么多掣肘,小李子可以做他想做的幾乎所有事情。
比如說這次合作。
某度那邊的電話同樣被打爆了。
而在媒體們瘋了一樣申請采訪打探消息的時候,徐楊和小李子已經坐一塊吃牛排了。
最頂級的和牛。
最頂級的紅酒。
最頂級的廚師和用餐環境。
但倆人都不是來享受這一頓晚餐的,而是享受勝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