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楓葉正紅,日子轉眼就到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秋時。
顯然,今年的中秋汪寶林一行人是趕不回來了。
相比于西旻城的寒冷,小豐村仍然是秋高氣爽,丹桂飄香。
如園的下人們忙著將各處打掃干凈掛上了嶄新的燈籠,今年收成比往年好太多勢必要好好的熱鬧一下。
姜氏對這一日子很是看重,就算少了汪寶林她還是忙前忙后的開始張羅,神色間略顯惆悵。
此時荷塘的蓮葉已然衰敗,露著幾分秋的蕭瑟。
這時候也是該那吃新鮮蓮藕的季節,汪如心找了人挖出來一些嘗嘗,剩下的就讓他埋在水里可以存放的長久一些。
“這蓮藕該是要給珺之那孩子送一些去的。”
姜氏看著那一節一節胖乎乎的蓮藕幽幽的說了一句,心里又想到了汪寶林。
“為何呀?”
汪如心不解,京都總不會連蓮藕也沒得賣吧,聽說近郊有好大一片荷塘,想來蓮藕也是不缺的。
林夫人輕笑,“蓮藕亦作佳偶之意,藕斷絲連,欲離不連,中秋的女子多喜此物。”
林懷珍在一旁聽的臉都紅了,眼睛盯著那蓮藕眨也不眨。
“過兩月我要去京都,到時候一起送去,我還答應了要給二舅舅送的。”
汪如心默默扶額,這么老遠還單獨送些蓮藕過去實在是浪費車馬糧草。
姜氏和林夫人目光交匯苦笑著搖了搖頭,心里又不免有些擔憂,這孩子除了種地會費許多的心思外其余的好似不大開竅一般。
汪如心不管她們怎么想,讓人拿著蓮藕去找周氏就說晚上要吃蓮藕燉雞,還要吃一道桂花釀蓮藕,結果吳先生得了消息又說要吃糯米蓮藕林先要吃炸藕盒子,在吃食上汪如心向來大方,只要是覺得好吃又有食材的她都會答應。
今年是黃金這些人來的如園的第一年,這一次的中秋尤為想家,都說故土難離,若不是為了活著誰又愿意離開生養了自己一輩子的地方?
汪如心從縣城的糕點鋪子定下了一千多塊的月餅送過來,這些月餅分給了如園所屬的人又給本家送去一些,也有向眾人分享喜悅的意思。
得了月餅眾人自然是喜笑顏開,本家的汪紫兒和汪薇兒姐妹因為汪大力這幾個月賺了一些銀錢給汪如心送了一只很是精巧的兔子花燈,還繡了一張帕子和一個荷包送來,那花燈讓汪如心好一陣稀罕。
下午十分,大興盛的掌柜又送來一應的節禮,說是安璟禮一早就安排人準備著人了,等著日子一到就送過來。
看著堆滿桌子禮物姜氏嗔怪的瞪了汪如心一眼,和處處周到的珺之相比這丫頭也不知道隨了誰,心大的很,要是還了別家的姑娘還不得鞋子襪子衣裳的親自一針一線的做出來送去,那差一些的兩張繡鴛鴦的帕子也是要有的,偏這丫頭什么也不會。
“娘你為什么這樣嫌棄的看著我?”
汪如心被看的心里發毛,都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果真不假,都歡喜的看不順眼她的親閨女了。
“你外祖母不是教了你針線,學的如何了?”
汪如心干笑兩聲,說道“外祖母說做針線傷眼睛,讓我不要過于勞累。”
實則老太太是對汪如心的大作實在是看不過眼的推托之詞,反正不論是自家還是鎮國公府都養著繡娘用不著自己做針線,不學也罷。
姜氏哪里不明白,只能無奈的搖搖頭,都說人無完人想來也是真的了。
汪如心笑瞇瞇的翻看桌上的東西,其中一只匣子里還放著幾樣小玩意兒,頓時來了興趣拿在手里把玩一番。
暮色四合,玉盤一般的圓月掛在空中散發著朦朦朧朧的光暈。
院子星光點點,汪如心讓人掛上了燈籠,將飯桌直接擺在了院子里,說不定林先生和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