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能吃嗎
很多人都喜歡跟風,因為風頭浪尖上的人,才是頂著最大壓力的那個人。
就像雁群一樣,排頭的一定是最健壯的大雁,但也是折損最厲害的那只。
翁德馨想要去北方開辟新戰場的消息,不知道怎么滴就不脛而走,傳得盡人皆知了。起碼,太學的一幫子同學都知道了。
有趙大錘特意告訴趙不試那個大嘴巴,還有什么事兒能保守住秘密?
一時之間,說什么的都有。
有說翁德馨是想出名想瘋了,總是做出些特立獨行的事兒。到慈幼局沽名釣譽了幾個月,還沒做出什么成績來,就開始想去北方開宗立派了。
也不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就想教化萬民,成就一代文壇宗師?
你咋不立地成圣呢?
當然,說這話的都是不了解翁德馨,或者是根本就不認識他的。
他那些同班同學,可是知道這家伙的拗脾氣的。只要他一旦決定的事兒,天王老子都不好使。
比如無所不能的太上皇,就拿他沒招兒,這才出此下策,號召同學們對他展開勸說,呃,準確地說是,責難?
勸說可以,責難就算了吧。
盡管不是每個人都有翁德馨的勇氣,也不一定都贊成他的做法,但人家敢為天下先,就是難能可貴的。
咱們這些俗人,詰問人家,是不是有點不夠資格呢?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關鍵時刻還是自己人靠得住。
趙不試昂然一笑“翁兄做出這么大的事來,置我等同窗于何地?拋家棄子,置高堂妻小于何地?教化夷狄,又置我大宋子民于何地?翁兄難道真的為了些許虛名,要做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輩嗎?”
只要有人開了第一炮,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這個說“豈不聞,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乎?翁兄欲為夷狄乎?”
那個也要乎一下“翁兄道德之士,此舉是欲羞辱我等乎?”
一時之間,還真有點批斗會的意思了。
但翁德馨也不是好欺負的,挨個拱手作揖“各位兄臺的好意,在下心領了。然夫子曰,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況且,燕云十六州不服王化已百年之久,人心不在,縱然已在名義上納入我大宋版圖,實則離心離德,毫無孺慕之情。”
也是,如果把大宋比作母親,燕云十六州就是個剛生下來就被人家抱走的嬰兒。
現在,嬰兒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你忽然告訴他,你是領養的,趕緊回到大宋母親的懷抱吧!
人家會聽嗎?
更何況,那些人里面還有不少既得利益者,跟遼國高層勾勾搭搭了許多年,甚至有人已經改了很“光榮”的遼姓。
你指望這些家伙,來個王師一到就簞食壺漿,恭迎天兵降臨?
x吃呢?
這話聽著耳熟啊!這不是那誰誰和那誰誰的做法嗎?
都說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這些碧池都特么豬狗不如!
大宋窮嗎?很富裕啊!
他們腦回路和正常人不一樣,不能這么理解。
遼國沒了呀,他們還想投靠誰?金國也吃棗藥丸了,難道不應該抓緊時間抱緊大宋的大腿嗎?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牽涉到種族認同感、榮辱觀、價值觀等等等等,但歸結下來就是一句話,都是一群撒比!
先是忘了自己姓什么,然后又看不清形勢,這樣的貨色,配活在這個世界上浪費糧食嗎?
但你又不能把他們全給殺了,因為人太多,也因為影響不好。
其他已經投奔或者是準備投奔大宋的人一看,哇,他們對念念不忘的燕云之地的人都這么狠,對咱們這些非親非故的,會不會手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