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大宋春晚
垂拱殿上的座位很少,除了常設的太上皇和官家的座位,其他的也就是幾個特進元老,有這個資格。
但今天,是個例外。凡是來到現場的觀眾朋友,都有個座位。
演員也不是趙大錘和趙佶,他們倆最多也就是個不太專業的主持人,真正的演員另有其人。
您忘了教坊司了嗎?
忘了趙佶的本職工作了嗎?
那可是風月場所的班頭,吃喝玩樂的大行家,引領大宋時尚界的穿龍袍的王。有這么多的頭銜,組織一場“春晚”還不是跟鬧著玩一樣?
前有歌舞,后有魔術,再有所謂的布袋戲(木偶?。?,當真是花樣繁多,思想境界和娛樂性共存,人文關懷與包袱笑點起飛。
不用懷疑,節目單的制定有趙大錘的功勞。
趙佶的與民同樂,還是走的高層路線,節目過于雅致,不是很接地氣。
趙大錘欣賞不了那個狗屁的宮廷舞樂,群臣和家屬們也不是很喜歡。資歷老的早就聽膩了宮廷戲,新晉的除了誠惶誠恐什么也聽不進去,沒得那個必要啊!
干脆,除了必須的祝福橋段予以保留,還不如把那些索然無味的節目統統砍掉,讓大家有點趣味。
都嚴肅一年了,誰還希望繼續保持高大上呢?
當然了,三俗的節目不能有,插科打諢葷段子滿天飛更不可取。一切都要講究逼格,講究美感,雅俗共賞。
《牡丹亭》來一段,《木蘭從軍》來一段。做為當今文壇頭牌,李清照的詩詞,更要來一段。
“近期,妾身并無新作問世,只恐污了各位的耳目。”
李清照還是很謙虛的,大家卻并不買賬,紛紛叫囂著“易安居士不可藏私,奇文共賞之”。
趙佶也知道李清照的名聲在外,既然來了就斷然不能白白浪費,莞爾一笑“易安居士過謙了。你口中的舊作,只怕也是難得的佳作吧?速速吟來?!?
吟就吟,李清照也不是真正的毫無準備,一首《一剪梅》當即吟出真情像草原廣闊,層層風雨不能……
呃,不好意思,應該是這樣式兒的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好好好!”趙佶不禁撫掌贊嘆,“好一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比之范仲淹的‘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高明了許多呀!賢伉儷情深義重,實在是羨煞旁人、羨煞旁人呀!”
官家都說好了,其他人自然也要說好。
本來就不錯,咱也不算是溜須拍馬吧?
別說什么閨怨詩不登大雅之堂的屁話,李太白、晏殊皆有閨怨詩傳世,也沒誰說個不字。人家是女人,閨怨不是很正常的嗎?
李清照心中暗嘆相公,縱然你對我不復往日情義,我又怎能不為你著想呢?只盼能入了君心,對你的前程稍有助力吧?
當即笑道“我與外子長期分別,偶有所感,讓官家見笑了。”
“哦?賢伉儷不是住在一起嗎?”趙佶的八卦心理一下子就起來了。
嘿嘿,名人分居,是不是有什么內幕呢?
“外子趙明誠喜歡金石,又加上外放為官政務繁忙,聚少離多??!”
“哦。那就尋一清貴的職位也就是了,沒什么大事兒。”趙佶剛想打包票,看趙大錘似笑非笑,急忙轉彎,“父皇以為如何?”
“我安排好了,過了元宵節就讓趙明誠去翰林院。閑了的時候,你們倆也可以聊聊金石。可以吧?”
李清照都費盡心思了,咱也沒必要過于較真。
趙明誠雖然廢物了一點,懦弱了一點,但文化還是有點兒的,也算不上什么壞人。跟趙佶談談考古,盜個墓啥的,挺好的。
既有太上皇的首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