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孫子與爺爺誰大(下)
看王時雍跑出來,屠夫笑了“這腿腳,當文官真可惜了!”
阮小七湊趣道“咋地,你想給他封個啥官?武將?”
“不不不?!蓖婪虿蛔u頭,“封官許愿的事兒,那是咱們大當家的活兒,俺不搶。我只是覺得,讓這孫子當個運糧草的,能省不少大牲口。”
王時雍也不完全是吃素的,他也有自己的心腹。
雖然趙大錘剛才已經領人清除了一部分,可在別人沒有邁步之前,你知道他是先出左腳還是右腳呢?
王時雍這一嗓子,還真叫出來幾個同伙。都是新提拔的官員,深受趙桓的大恩,正是肝腦涂地、以報皇恩的時候。
再加上有心人的輔助,竟也有不少人站到了王時雍一邊。
童貫在軍中多年也不是白給的,振臂一呼那就百應了,呃不,是萬應。
頓時,軍中分成了兩派。
一派屬于?;逝?,保新皇。另一派也屬于保皇派,保太上皇,還有太上皇的太上皇。
當然,更多的是騎墻派,兩不相幫,且看看形勢與風向。你們誰都有道理,又都沒道理,最終還是我們有道理。
等你們都拼得差不多了,我們就可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了。
妙?。?
都以為自己是聰明人,別人就是那捕蟬的螳螂,自己是那在后等美事兒的黃雀,難道就不擔心有個小孩兒準備拿彈弓把黃雀打下來嗎?
恭喜你,現場就有個小孩兒,準備把這些人一勺燴了。
寬闊的胸襟,讓趙大錘不愿意看見自相殘殺。
我們都是宋人,好好坐下來談一談,聊聊理想和人生不好嗎?
為什么非要動刀子呢?
有種你跟外人斗???
可不,都是混不吝的漢子,都是你瞪我一眼就殺你全家的莽夫,也不講“軍中不得持械毆斗”的規矩了,都把小刀子給拔了出來,準備見真章了。
局勢,一觸即發!
眼看一場內斗在所難免,趙大錘又又又一次舉起了心愛的大喇叭“先不管誰對誰錯,我是太上皇親封的太上皇,沒錯吧?”
聽著拗口,但說的是事實,屬于人糙理不糙。
“我是現在的官家的叔爺,沒錯吧?”
對于這一點,大家也沒什么疑問。
趙大錘來歷明確,身份沒什么可懷疑的,跟賣草鞋的劉皇叔那個漢高祖的玄孫子不一樣。
劉皇叔連當個孫子都懸,是真是假也就看大家自己的推論了。
可您只說這兩句大實話,有什么意義呢?
趙大錘又拋出了第三句大實話“趙佶對我言聽計從,前所未有地封了個太上皇,是因為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這也沒錯吧?”
這句話有點問題,爭議比較大。
先不說給自己“封”個爹,是不是合法,是不是有悖人倫,單說您做的事兒都是大好事,這就不一定了吧?
你殺這個,宰那個,弄得官不聊生,大家想喝點兵血、撈點小錢錢都提心吊膽的,這也算是好事?
在一部分軍官眼里,你這絕對是壞事,大壞事!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你這得殺了多少人的父母?
軍官們的想法不重要,趙大錘這話也不是對他們說的。他主要說服的對象是普通士卒,那些出身一般的士卒。
別的不說,單就慈幼局一件事,就讓趙大錘在民間的威信ax了。
看著士卒們若有所思的樣子,趙大錘適時拋出結論“我,這么一個大好人,又是趙桓的長輩,你們還不知道應該聽誰的嗎?”
眼看己方的士卒要被蠱惑,王時雍趕緊吟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凡大奸大惡之徒,一定會假裝做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