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
貞兒點了點頭,太子很高興“貞兒,陪我一起吃飯去。”
太子的菜飯本是由專門人做的,如今宮里的人手緊張了,這才改成了東宮外的大廚房送過來。送來的時候往往飯菜都已經涼了,有時再在東宮小廚房由宮女太監熱一下。貞兒親自把菜拿到了小廚房。
“有味!”貞兒在飯菜里聞出了異味。項靈兒連忙說道“我也覺得今天的飯食有些不一樣。”
“就讓太子吃大家的吧。也不差這一口。”貞兒說道,“我覺得太子入口的東西還是小心點好。”
貞兒取過一張油紙,把味最重的那碗菜肴中的一小塊肉裹了起來。
“貞兒姑娘,你做什么?”項靈兒問道。
“我讓人查查,興許可以告那些奴才做事馬虎。”貞兒說道。
“會不會連累我們?”項靈兒問道。這個問題貞兒也不知怎么回答,往往宮里要是出了大事,受罰的不僅僅是幾個人。
“那你們怎么辦?這些奴才有一就有二,太子要是有事怎么辦?”貞兒說道。
“不瞞貞兒姑娘,其實我們東宮的人現在都沒膽子說,有一回,大家都吃到了不潔的食物,上吐下瀉的,好在那天太子吃的是皇后帶了的糕點,才平安無事的。”
“小廚房有柴火,如果有錢……”貞兒小聲說道,“托采買的公公可以弄點米面,要是哪天菜飯真不干凈,大家都不用挨餓了。”
其實有錢在宮里的確是會好很多。項靈兒點了點頭。
吃過晚膳,貞兒沒有離去,項女史的故事很多,其實不僅僅是小孩子的太子愛聽,宮里的人都喜歡聽,都說識字能讀書好,這宮里的太監宮女讀書雖說是允許的,但是絕大多數沒有那個福氣,聽別人講講書里的故事倒也很不錯。項女史的故事可都是有典故的,皇后讓她給太子啟蒙,她今天說的是臥冰求魚的故事,說的是事情出自《晉書》。
王祥的父親王融,娶了高平的一個薛姓女子,然后生了王祥。可是在王祥很小的時候,母親薛氏就死去了,于是王融二婚,娶了一位廬江地區的朱氏。這位姓朱的女子,本來對王祥也勉強過得去,可是沒一兩年,朱氏生了自己的兒子王覽,自然王祥就靠邊站了。
朱氏對王祥很不好,經常刁難王祥,指揮王祥干這干那。王祥沒有怨言,默默的做著。有時候連同父異母的弟弟王覽都看不下去母親折磨哥哥,總是和王祥一起做事情。可是朱氏看到親生兒子都對自己有意見,就更加生氣,加倍的懲罰王祥。后來,王祥終于長大結婚了,可是成家之后,升格成婆婆的朱氏對王祥的老婆也橫挑鼻子豎挑眼,隔三差五的找茬。弟弟王覽的老婆也看不下去,經常幫著苦命的嫂嫂。于是,全家的壞人就只有朱氏了。朱氏很郁悶,說,要想獲得自己的原諒也可以,但是自己想吃魚,如果現在能夠抓到一條新鮮的江里的魚,就原諒王祥。王祥很高興,于是跑到河邊,“祥解衣將剖冰求之”,然后再抓魚,沒想到冰破之處,兩條魚自己跑了出來。
“項大人,后來……后來……那朱氏有沒有明白自己錯呀?”太子忍不住問道。
“書中沒寫。”項女史說道。
太子傷心了,貞兒說道“項大人,你也應該說個喜慶點的呀。”
項女史尷尬地說道“都怪是我想地不周全。”
貞兒輕聲說道“太子殿下,眾人都認為朱氏做錯了,其實管不管朱氏后來有沒有善待他,可是公道在人心,那朱氏要是不改變態度,就會被世人唾棄。”
被世人唾棄,僅僅是被人說幾句,可世人也有被蒙蔽的時候,貞兒想到了歷史上有多少被冤殺的,他們的冤屈也許就是幾世也難以洗清。
“貞兒姑姑說得對,”項女史說道,“人間畢竟正氣在,如今大明一番欣欣向榮情景……”
“項大人,